学党史 强党性 铸铁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后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主题的科学归纳,也是向全党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如何把握大局大势,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党史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把党史学习与履行纪检监察职能职责结合起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思践悟。近期,本人通过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进一步增强了履行纪检监察职责使命的历史自觉、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学党史、强党性,做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的纪检监察干部。党性修养坚持一阵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是一门永恒的课题,是党员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情。中国共产党革命早期,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没经受住考验,最终掉队叛党反党,刘少奇同志经过思考,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到“无论党龄多久的共产党员,要变成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毛泽东同志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是说明一个共产党员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加强锻炼和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提到“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作为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增强大局大势观念,自觉围绕“国之大者”来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坚守党员初心,找准监督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关键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党史、强党性,做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忠诚是党员最根本的政治品质,是党性基本要求,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对党忠诚是确保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繁荣发展的和平年代,对党忠诚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回望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广大党员的忠诚。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不能欺骗古人,这是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共产党员不能满篇满口的仁义道德,但实际上却是堕落腐败,欺骗自己、欺骗组织,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不要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做到铁心跟党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忠诚始终是第一要求,也是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做对党忠诚的表率。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每时每刻都要坚决听从党的命令、服从党的指挥,贯彻党中央的要求不讲条件、不计得失,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在反腐的道路上坚决向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一往无前,斗争到底。
学党史、强党性,做履职尽责、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具有宏观视野的经典著作,该书从找出错误思想的具体表现,到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再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其中提出了“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秀思想,这些思想的光芒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工作中遇到问题,要自觉地查找原因,正确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敢于斗争”这个革命精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查找不足、克服分歧、统一意见,形成监督闭环。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指示要求,清醒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主动贴近中心、主动掌握新情况,树立新思维、拿出新举措,咬定目标、久久为功。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强化运用赵乐际书记强调的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四边”工作法,及时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恪尽职守。(自治区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