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忠报国”融入血液植根基因——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体会
2021年3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说明、答问等60多篇重要文献,分为7个专题。
“精忠报国”是《论述摘编》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古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今有维新志士谭嗣同“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方志敏“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黄大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等,“肝胆许国终不悔”的信念一直在传承弘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摘编》第一篇章《努力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所指出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习近平同志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齐心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当时他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齐心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在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段童年往事的时候说道,“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精忠报国”是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传承的是社会向善的精神之钙,引导的是做人要有气节和风骨,践行的是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这既是幸运,更是责任。生长于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里的当代年轻人又该如何承担起这一代人的使命?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有提到,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一切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把个人利益于群众利益分割开来的行为和思想都是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新要求相违背的。
一个国家内无治国能士,外无御敌勇者,必定国破家亡。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内的“纪律部队”,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忠诚履职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鲜明特征和政治底色。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王荷波,到和平建设时期的王瑛,再到新时代的李夏,以身许党、精忠报国就像一颗种子生长在纪检监察干部的红色基因里。具体到今天,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青年干部,应当秉承先辈之志,秉持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情怀,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勇担使命,增强斗争本领,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把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梧州市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