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忠诚精神中汲取伟大力量 ——观《长津湖》有感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复杂的心情从影院走了出来。眼前灯光璀璨的街道,人流如织的人群与刚才影院里放映的电影《长津湖》那充满硝烟弥漫的战场形成了强烈对比。脑海不自觉浮现出《长津湖》那震撼人心、残酷激烈而又无比感动的一幕幕场景来……
将士们浴血奋战,无情的子弹打在他们的身上,穿过他们的胸膛。
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美军在狼狈撤兵的路上,看到很多中国军人的身影,风声鹤唳,惊恐不安。
志愿军战士们端着枪卧倒在冰天雪地,冰雪覆盖在他们的身上,厚厚的冰霜挂在他们的睫毛上,尽管没有了呼吸,眼神却仍坚定地盯着远处的敌军阵营。
如果没有对信仰和理想的忠诚,何来向死而生的无畏、敢于牺牲的壮烈。志愿军战士们身上那不辱使命的坚定理想信念、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成为革命忠诚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充分彰显广大志愿军将士革命忠诚精神的壮举比比皆是:用胸膛堵住枪膛、为战友冲锋开辟通道的黄继光,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用身体连接被炸断的电话线、直至壮烈牺牲的牛保才……
革命忠诚精神是一种心有信仰的担当精神、心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
忠诚,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2019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将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庄重颁授给年过九旬的李延年。这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级英雄”,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指挥部队毙伤敌军600多人。从朝鲜战场凯旋后,几十年伤病缠身,50岁依旧坐镇广西军区边防。李延年说:“我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简单的一句话语,他却自始至终这么做了。
忠诚,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奉献。如果说,上过朝鲜战场的“神舟总师”戚发轫、“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申纪兰是“前浪”,“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的罗阳、坚守孤岛32载的王继才、带领代村人脱贫致富的王传喜等,就是“后浪”。这一波波的前浪推后浪激起的浪潮和澎湃,诠释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推动国家的经济事业不断向上向好发展。
革命忠诚精神更需传承和发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历史机遇面前也面临着重大的风险考验,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赋予了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新的使命。
此时此刻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传承革命忠诚精神。我们要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志气”,坚定政治立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抵御各种风险挑战;还要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骨气”,秉承扎根基层人民的“文秀精神”,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要不断增强专业能力的“底气”,用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发现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在精益求精中磨练专业能力,争做一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民忠诚卫士。(南宁市武鸣区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