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 | 以政治生态建设护航壮美广西建设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既明确“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目标,又要求“要始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壮美广西建设,就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壮美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更大的战略成果和政治生态建设新成效,护航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陆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陀勐(右二)深入该县沙坡镇志诚电子厂详细了解该厂经营情况
抓住“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各级党组织负主体责任,“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是影响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政治生态的源头,抓住了源头,政治生态建设就有了活水。当前,陆川县切实按照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总要求,提出“一城三区”奋斗目标,明确把加快建设政治生态示范区作为“三区”之一进行总体规划,一体推进。陆川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政治生态示范区目标,把政治监督摆在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首位,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创新推行对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约谈提醒,推动全县开展个人约谈,对党政主要领导履行管党治党情况进行述职评议,制定管党治党责任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两谈一评一清单”工作机制。同时,健全定期分析研判政治生态机制,对全县各镇各部门进行全覆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一以贯之推进政治巡察,创新县委巡察办与审计部门联合开展“巡察联动”模式,念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箍咒”,推动政治监督深入化、实效化。
牢记“国之大者”,维护人民利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权益是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陆川县纪委监委时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基本标准,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治理、政法系统专项治理、供销合作联社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治理、民营经济突出问题治理等“五项治理”,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就业创业、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防灾救灾、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着力整治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雁过拔毛”、截留挪用等突出问题。持续深化典型案件查办,严肃查处乡科级领导干部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局长、院长、校长、站长等“一把手”和“小官大贪”的腐败分子,着力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最急最忧最盼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荡涤歪风邪气,涵养风清气正,着力让广大群众在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监督机制,提升生态质效。机制管长远、保长效。监督机制对政治生态建设具有基础性保障性支持作用。陆川县纪委监委着力构建县纪委监委专责监督、部门系统职能监督、派驻机构“探头”监督、镇村“前哨”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党员群众民主监督体系,健全完善“联动式”“集中式”“嵌入式”“协同式”监督机制。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片区合作,不断完善委机关各室之间、派驻机构之间、各镇纪委之间的横向联动协作机制和“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镇纪委”纵向联动协作机制。深入推进各机关沟通协作,深化贯通规纪法、衔接纪法罪,加强与政法、审判、检察、公安、行政执法等机关的沟通协调,完善集体统一、高效顺畅的反腐和追赃机制,促进反腐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常态化开展失实信访举报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解除顾虑,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征程中敢担当、干实事。(作者系陆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