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们正年轻 新时代的我们奋斗正当时
9月3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109名为国战斗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烈在祖国的大地上安息。同日,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上映。
纪录电影里,老英雄们动容地讲述,瞬间把我拉回到七十多年前“抗美援朝”的炮火连天之中,去感受战场的残酷,去感受那个年代年轻人浴血奋战的激情。
1950年10月25日,一批鸿鹄满志的少年,带着年轻的微笑和必胜的信念、高唱着歌曲跨过鸭绿江,走向了朝鲜战场。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这一仗,近20万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
1952年10月20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一名志愿军士兵提着手雷,咬紧牙关奋力用自己已经血流如注的胳膊撑起身体,艰难地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猛扑上去!他就是黄继光,牺牲时只有21岁。
范万章,山东栖霞人,为了保证飞行大队的战斗力,他选择独自缠斗3架敌机。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他带伤驾驶燃烧着熊熊烈火的战鹰,径直向敌人机群猛撞了过去……血染长空的那一刻,他才25岁!
抱起五公斤的炸药走出战壕,奔向敌人,30米、20米、10米……随着一声巨响,在朝鲜战场的第26天,杨根思年仅28岁的生命化作漫天的火光,兑现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那些年,还有太多这样的年轻人,把生命定格在了21岁、25岁、28岁......
“天地英雄气,不随江海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浪潮汹涌澎湃。当年志愿军战士们以年轻的身躯投入到那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之中,如今他们或牺牲,或已垂暮。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正当年轻,更应带着先人的期盼,带着前辈的嘱托,传承英雄精神,前赴后继,担当起新时代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
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就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闻令而动、坚决果敢地奔赴战场,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熠熠生辉。
在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那就是是否可以挑重担,到最艰苦的地方,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你看,星河璀璨,有人矗立潮头,敢为人先;有人披星戴月,扎根一线。当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24岁的年轻女指挥周承钰刷爆互联网,航天花木兰,巾帼报国情;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四川凉山西昌,在海拔4000米的原始森林里,30名扑火队员与熊熊大火展开殊死搏斗,全部牺牲,平均年龄23岁;当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让我们看到了扶贫干部中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记下了黄文秀等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他们活跃在不同的领域,是我们新时代新的英雄。
不管是1950的建国初期,还是当下的新时代,时代虽不同,但英雄们的理想信念不变,肩负的使命不变,坚守的本色初心不变。
总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不能翘首以待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应该去主动地传承英雄精神,成就英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年轻干部要传递先烈的火把,经受得起历练,在苦干实干中淬炼,在大江大河中游泳,中流激水,浪遏飞舟;要克服畏难情绪,再难啃的硬骨头,一口一口也能啃掉,再难做的工作,一点一点也能拿下,要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人有恒心万事成。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广大年轻党员干部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发姿态,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镌刻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烙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争先,不负韶华。(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