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之光照亮新时代赶考路
近日热播的谍战剧《叛逆者》讲述了1936年,年轻的复兴社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带往上海,参加抓捕潜伏在上海区内部的中共地下党“邮差”这一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正直单纯的林楠笙不断被顾慎言、纪中原、朱怡贞、左秋明等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召,经过艰苦斗争和生死考验,最终蜕变成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成为他毕生的信仰。
为理想和信仰去奋斗牺牲、为党和人民而无私奉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伟大品格,也是国之大者的磅礴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为红色指南,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视死如归、“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勇敢无畏、“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无私奉献,树立起一座座信仰的丰碑。
“牺牲个人,言首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份独特的入党誓词,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出自1931年江西永新县北田村一位普通农民贺页朵。风雨无迹,岁月留痕,尽管这份誓词饱经沧桑、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感受到一颗火热的对党的赤诚之心。
八十七年前,长征路上、湘江岸边,无数红军战士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鏖战拼杀,用鲜血染红了漫漫征程、滚滚江水,为长征胜利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是因为他们始终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社会必将实现的信仰。无论是被黄土掩埋却面不改色的郭企之,还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李保国,那种向死而生的崇高已经化为一座精神的丰碑。
20世纪80年代,在甘肃古浪县,6位基层党员和群众在承包书上按下手印,扛起铁锹,卷起铺盖,挺进八步沙,子承父志、世代相传,用汗水换来一片“绿海”。肝疼袭来时,焦裕禄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紧紧顶在痛处,疼痛缓解一些,又带领群众查风口、探流沙、找水道、治盐碱。他们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为“勇往奋进以赴之”的实际行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2016年,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以满腔的青春热血走上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35年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的李保国;绝壁上凿天路的毛相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背后,是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尽锐出战,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与人民上下同心、同甘共苦、接力战斗,“瘅精瘁力以成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我们今日的成就和辉煌,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员流血牺牲、顽强奋斗、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不断铸就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也是因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牺牲奉献不断书写着“一切为了人民”的答卷。
无论是枪林弹雨的革命时期、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还是春潮澎湃的改革时期,革命先辈们手擎熊熊燃烧的信仰火炬,慨然以赴、生死不渝,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个精神高地。
时代不同、岗位各异、环境变迁,但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和信仰始终如一。
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要心怀信仰,坚定信仰,在愈是急难险重前沿,愈应彰显牺牲奉献的精神力量,牢记“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不断淬炼共产党人意志坚定、牺牲奉献的伟大品格,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南宁市纪委监委驻广西-东盟经开区纪检监察组)
编辑:杜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