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坚守人民至上情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应该把“人民至上”理念扎根内心深处,将“人民至上”理念更好的传承与延续。
回顾百年党史,人民的底色经久不衰,为民的情怀历久弥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在国家前进征程上的每一个足迹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毛泽东同志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改革开放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推动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为目标,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为百姓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决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引导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保障民生;以“牢牢把握‘依靠人民’”的正确方法,依靠群众支持参与深化反腐败工作,凝聚起正风反腐的强大力量。唯有秉持为民初心,才能把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以“为民情怀”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正如“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六十年来,为群众做一点实事却从不要任何报酬的杨善洲;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耗尽最后一份心力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看到了党旗永远在祖国发展建设第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为民奉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战、赤诚奉献的奋斗史。哪里有困难、有灾害,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有挑战,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危机面前奉献担当为上。”这种品质正是共产党人抵御风险、解决矛盾、克敌制胜的法宝所在。它曾支撑着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也曾鼓舞着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还激励着亿万人民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凝心聚力形成抗击疫情、抗洪抗汛的强大合力。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最好的担当就是为民服务,最好的行动就是为民奉献。我们要把“人民至上”理念深深根植于心,践之于行,方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南宁市江南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