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黄碧飞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16:37 打印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而后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面对使命与担当,不同时代的青年给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

 

  1921年7月23日,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13位中共一大代表,同2位共产国际代表在上海一幢石库门建筑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然而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样一些年轻人成立起来的。那一年,作为13位一大代表之一,毛泽东只有28岁,这也是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年轻的他们用满腔热忱和崇高的信念,立志要为中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恩师的挽留、同窗的劝说没有能够阻止他回国的脚步,他决心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光发热。1958年秋天,领导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如果明知道未来的日子条件艰苦、需隐姓埋名,一走就不知何日是归途。去,还是不去?邓稼先用1964年10月戈壁滩上壮观的原子弹蘑菇云告诉了我们答案。在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年代,他敢于担当、不怕吃苦、顽强前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青年一代使命和担当的体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每隔10年就有一代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其实,中国从来就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一代代“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疫情期间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当中,“90后”“00后”约占三分之一。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身为新青年的我,有幸见证了这个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这使命,是敌人进犯时的寸土不让,是嫦娥奔月、祝融探火中的年轻的面庞,是疫情来临时的迎难而上,也是脱贫攻坚中的脚步丈量。我记得肖思远、陈祥榕,记得李文亮、梁小霞,记得黄文秀、张鹏程,我记得他们的微笑与忧伤,记得他们的付出与荣光。他们有的离开了,留下了一股精神、一串足迹;有的还在坚守着,燃烧自己,发出温和而有力的光。那些故事、足迹,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话语,像一粒粒种子,已经在下一代青年的心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你问我,今日的青年使命和担当是什么?我说,你要亲眼来看。今日的青年,正如我们的先辈,深爱着这片土地。他们志存高远、忠于祖国,是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是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今日的青年人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在青春年华砥砺奋斗,以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锤炼锐意创新的勇气,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凝望着手中鲜红的旗帜,回顾党带领人民奋斗的百年,正如一首时而悲壮,时而激昂,时而雀跃,时而柔转的交响乐章。在这扣人心弦的曲调中,一代代青年构成了最具活力的跳动的音符。他们肩负着使命和担当,坚定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必将新中国引领向一个全新的时代!(隆安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