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他乡的七枚“和平纪念章”
李光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茶人,1933年4月1日出生,是环江376个参加抗美援朝中,目前还健在的十来位老兵之一。
抗美援朝老兵:88岁高龄的李光力老人
李光力的宝贝箱里保存着一枚珍贵的“抗美援朝和平纪念章”,正面有“和平万岁”和一只“和平鸽”,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
李老这枚抗美援朝和平纪念章的来历,隐藏着抗美援朝铁道志愿兵一段鲜为人知的悲惨故事。
1953年1月,李老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编入铁道兵41团,任团司令部政治文化教员。
1953年7月底,停战后的41团继续在朝鲜的宁边郡一带修路。当时李老是铁路工程的材料试验员,经常下工地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为了赶工,铁道兵战士日夜加班。
1954年元月的一个晚上,寒风呼啸,大雪飞扬,地面上的积雪有一尺厚,明晃晃的。
李老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穿着棉衣,打着手电筒下工地巡查。这条铁路要穿越一个陡坡,为了降低坡度,路基是沿着陡坡中间开挖出来,斜坡高度有五六米,战士们头上箍着矿灯,搭着木梯打眼,往外运土方,他们只穿单衣,身上还冒着热汗。他们七个人一组,轮流作业,挖土、清方、开炮、周而复始。
早上六时许,我巡查结束刚回到团部营地,听到身后“嘭”的一声巨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状况!突然有人喊:“塌方了,塌方了……快来救人啊,快来救人啊!”,惊恐的呼喊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出事地涌来,立即投入了营救作业……
那场事故中有七位战士遇难,出事前没有人认识他们,只有班长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如果我还在工地检查工作,再回来晚一步,想想就不寒而栗!而当真正的意外来临,上帝不会给任何人留下时间去思考死的恐惧!当年我21岁,牺牲的战士和我同龄,而他们却永远魂落他乡!”李老说这话时热泪盈眶。
营救过程,首长不容许战士流泪号啕,个个神情严肃,有的战士偷偷流泪,用衣袖抹一抹脸,继续挖土方,清石块……
第二天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慰问团的一个小组到我们驻地召开座谈会,团部叫我参加,会上人们说什么,我全然听不进去,心情恍惚,战友遇难的惨状和变形的尸体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
会上,与会者每人授予一枚“和平万岁纪念章”。一个闪念,让我做了一个先斩后奏的决定。
散会时,我赶紧上前,央求慰问团组长再给我六枚纪念章。他问我要那么多干嘛?我把原委告诉了他,组长说:“有情义的小伙子,给你七枚,好好给牺牲的战士戴上,他们配得上崇高的和平荣誉!”
八枚和平纪念章,七枚陪着李老的战友入土为安,长眠异国他乡,上面的“和平万岁”和一只“和平鸽”伴着战友的英魂,在另一个世界是否铸剑为犁,曲枪入库。一枚由李老保存着,陪着他过着人间烟火,护佑我们的祖国平安昌盛。
抗美援朝铁道兵,是非作战部队,专门修桥修路的工程兵,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们抛洒青春和热血。
李老说是自己运气好,和死神擦肩而过。目前,李老身体尚可,能自理,每晚小酌一杯,衣食无忧,只是在想起罹难的战友时,老泪纵横。
抗美援朝和平鸽纪念章正面
抗美援朝和平鸽纪念章背面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