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永葆党员本色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路修远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6日 11:22 打印

  前些日子,我回了趟老家山东临沂。在回来的路上,顺道瞻仰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内,我看到一尊铜像,铜像的背后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941年冬天,穷凶极恶的日军对临沂进行扫荡,包围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战士在掩护部队转移时右臂左肩中了弹,他强忍着伤痛、一路踉跄着与几名日本兵在坟冢与树林间周旋,这时又聋又哑的明德英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门口。从战士的军装和满身的鲜血她明白了一切,她急忙将浑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藏了起来,不多会儿,几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追了过来,用手比画着八路军战士的身高、打扮,追问下落,明德英见状毫不犹豫向村外西山一指,支开这几名日本兵。明德英见日本兵走远,回去抢救这位八路军战士,但发现由于失血过多,已陷入昏迷。尚处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生火烧水,便慨然解开衣襟,将一滴滴最甘甜、最圣洁的乳汁滴进战士的嘴中,把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了战士的生命。

 

  随后我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内生动再现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临沂东南孟良崮,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讲解员介绍,此役歼敌32680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乃至全国战局。战后陈毅元帅曾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在纪念馆,我还了解到沂蒙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历史:“沂蒙六姐妹”带领老少乡亲主动挑起拥军支援前线重担,为解放军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情景深深打动了我。

 

  说起孟良崮战役,不禁想起“火线桥”的故事。1947年5月12日深夜,孟良崮战役进入鏖战阶段,沂南县艾山乡妇救会李桂芳组织村里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站在冰冷刺骨的汶河水中用身体当桥腿,架起了一座“火线桥”,运送一个团的兵力从“火线桥”通过,火速奔赴孟良崮战场。过了多年人们才知道,这32名在冰冷刺骨的汶河水中搭建人桥的妇女,有的因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献出年轻生命,有的当时怀着身孕,有的被冰冷的河水冻得落下终身残疾而不能生育。但是对于当时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架起火线人桥,拥护党、支援人民解放军的事迹,这32名妇女没有一人后悔过。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思考,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歼灭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扛起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为民情怀,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北海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