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要有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宋彬源 李玲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0日 17:02 打印

  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复兴史,自红船会议伊始,历经国内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最终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政权。建国后又历经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初步建成了一个富强兴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既有激情澎湃的革命高光,又充满了苦难与挫折;既体现了党的高瞻远瞩,也走了不少曲折的弯路。这正需要我们用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去学习党史、读懂党史、运用党史。

 

  什么是战略眼光?战略眼光就是对全局性问题的把握,对未来的走向的预判,对正确性方向的明确。孙子兵法有云:“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情所构筑起来的。但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人某事,而是要跳出具体的人和事,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和视野去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的教训,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缺点和偏差,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但从全局性的发展和战略眼光来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又如毛主席多次讲过一个例子: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一起床不问当天锅里有没有米煮,而是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向南走还是向北走,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问题。


  学党史不仅要有战略的眼光,更要辩证的思维,客观地、发展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辩证思维,要深刻吸取党的发展历史上深刻教训,同时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


  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


  要有更长远的眼光、更高的智慧和更丰富的办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


  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在日常反腐败工作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不断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


  不断加强党史学习,将党史学习和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借鉴历史经验,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方法,从而提升反腐败斗争本领。同时,坚持学史增信,切实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汇至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执纪监督问责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纪检监察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从党史中获得启迪,将丰富的党史滋养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从党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以更加昂然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建功立业,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良好的成效取信于民。(南宁市纪委监委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