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黎明前的古钵保卫战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樊篱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7日 19:09 打印

  “叭叭叭……”夜幕尚未褪尽,东方的天空闪烁着启明星,古钵村外突然传来刺耳的枪声……

 

  正当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国统区之际,1949年8月26日凌晨,国民党上林县县长李振英纠集反动武装300余人,分三路进犯我党在古思地区的根据地——古钵村(今忻城县红渡镇古钵村)。

 

  古钵村位于古思地区西北部大山深处的垌场中,四面环山,地势易守难攻。自1947年7月共产党员张声震到古思地区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开始,古钵村一直是我党的重要根据地,被国民党广西省保安副司令钟福标称为桂中“小延安”。1948年8月15日,张声震根据中共桂中南地工委的决定,宣布成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团(简称独五团),驻扎在以古钵村为中心的古思地区一带,古钵村成为独五团的大本营。

 

  进犯古钵村的三路国民党反动武装,第一路是特编队100余人,从古蓬乡蚂蚁村沿山道经俭灌垌进攻古钵村;第二路是警备队第二中队及民团100余人,从安良乡上堡村经发殿、甲酒两个垌场进攻古钵村;第三路由警备队第五大队队长石宗琳带领100余人,从思吉乡大桑村西南面的山道进攻古钵村。独五团获悉敌情后,急令第六连、第三连和第四连分路抗击来犯之敌。

 

  第六连连长樊仲桓率战士在俭灌垌迎击第一路来犯之敌。战士们三至五人一组,分成多个战斗小分队攀上山道两旁陡峭的山腰,利用岩石作为掩体向敌人发起反击。国民党特编队虽有100余人,且武器精良、弹药充足,但被围困狭小的山道上,处处被动挨打,多名敌兵被击毙。战斗中,国民党特编队企图用迫击炮攻占山道两旁的山头,炮手被我狙击战士击毙,第一路进犯之敌见无胜算仓皇逃跑。

 

  进犯的第二路敌人天真地以为深山垌场山势陡峭、极难攀登,而且天刚蒙蒙亮,不会有埋伏,大摇大摆进入独五团第三连设伏的阵地。敌人到来后,战士们在晨光中发现敌人队伍里有不少被征做挑夫的村民。为避免伤及无辜村民,战士们向敌人喊话,劝他们认清形势缴械投降,同时提醒被迫做挑夫的村民保护好自己。敌人发觉已被包围,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刚朝山上开枪,被第三连的战士一枪击毙。敌兵见军官被击毙,纷纷扔掉枪械举手投降。

 

  第三路来犯之敌拂晓前突破游击队设在思吉乡大桑村的防线,气势汹汹奔向古钵村。敌人经弄丹、弄阳两个垌场来到古钵村板老屯,掠夺村民财物并纵火焚烧房屋;随后在屯口的山上架起两挺重机枪,企图火力控制整个古钵村垌场。独五团第四连的战士对来犯之敌发起猛烈反击。

 

  通讯员樊忠森在山脚遇到正在劫掠财物的3名敌兵,为节省子弹,他用步枪枪托与敌兵肉搏,枪托打断了就拆下枪管当棍棒,把3名敌兵打得头破血流。趁着清晨雾气未散,加上敌人纵火烟熏火燎,第四连班长樊秀堂带着12名战士冲下山与敌人肉搏,歼灭多名敌兵。素有“神枪手”称号的战士樊秀宏,以被烧毁房屋的残垣断壁为掩体,手持一支步枪瞄准敌兵射击,击毙敌兵8名,并歼灭敌人布置在屯口山上的两名重机枪手……面对第四连战士的猛烈反击,第三路来犯之敌丢下枪械和劫来的财物各自逃命。

 

  至此,进犯古钵村的三路敌人全线溃败,东升的太阳从山后喷薄而出,阳光照耀着群山怀抱中的古钵村。独五团取得了古钵保卫战的胜利,满怀信心和希望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的到来。(忻城县纪委监委整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