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幕后英雄魏文荣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银兰娟 吴锡刚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5日 17:42 打印

   

魏文荣

 

  魏文荣,1921年12月出生,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魏家屯人。他曾参加第三届广西学生军,驰骋在桂南抗日前线,抗战期间,他先后接受柳州、柳北地区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以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屡次掩护、安置、护送地下党干部,并组建了罗城县寺门武工队、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简称“柳北总队”)第一大队第六中队,组织武装斗争,为罗城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投笔从戎,驰骋桂南前线

 

  魏文荣幼时就读于罗城的乡村私塾,1936年秋,魏文荣以优异成绩考入柳州中学(今柳州高中)。他聪慧灵敏,关注时事,在学校积极参加进步教师举办的读书会、时事讨论会,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理论的启蒙,了解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亡主张,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应该投身抗战,报效祖国,决不当亡国奴。

 

  1938年11月,国民党广西当局决定组建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希望能依靠广西的青年学生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和配合部队作战,以抵御日军的入侵,保卫广西。魏文荣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参加了广西学生军,被编入学生军第一团第二大队第七中队。担任该中队班长的梁林是从延安抗大学习回来的中共地下党员,在梁林的培养、影响下,魏文荣进步很快,工作积极肯干,获得了党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

 

  1940年2月,魏文荣等十余名学生军在梁林、高朗如率领下,深入敌占区,机智、勇敢地完成了对日寇占领南宁后扶持的南宁市维持会会长田次廉、财政部长李春圃的缉捕任务,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的嚣张气焰,令当地群众拍手称好。当此事件传到柳州后,一所中学师生将缉捕行动始末编成话剧上演,剧名《爱国青年》,轰动一时。   

 

  光荣入党,从事地下活动

 

  1940年9月1日,经党总支委员梁林介绍,魏文荣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以后,魏文荣饱含深情地回忆“我入党的时候……认识得较深刻的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救中国就必须拥护共产党,参加共产党。”

 

  1941年8月,学生军解散后,魏文荣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回到柳州中学继续读书,任党小组组长。1942年7月,广西发生“七九”事件,国民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了保存力量,在柳州有可能暴露的地下党领导和党员陆续由城市撤到农村,去开展更广泛的群众工作。在严峻的白色恐怖形势下,魏文荣坚持留在柳州中学,参与了中共柳州特派员吴赞之、柳州中学地下党莫一凡、韦克等同志撤离的配合、掩护活动。

 

  1943年4月,魏文荣的身份暴露,组织上通知他迅速转移。魏文荣便装扮成商人,随同来柳经商的同乡坐船回到了老家罗城寺门,为隐藏身份,他在寺门乡中心小学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利用公开的职业,设法掩护、安置、转移由城市撤往农村的地下党员,许多革命人士在他的帮助下,赶赴新的战场。

 

  曾任柳北总队二大队副政委的文纵在《关于魏文荣同志的一些情况》中,对魏文荣的出色工作给予称赞:“1947年底,我由柳州市地下党转柳北地区搞农村工作,准备武装斗争时,路璠(原柳州市委书记)交给我一封信,叫我拿信到寺门街去找魏文荣……我在柳州市地下党,是敌特追捕的对象,但在魏文荣同志的家里,却是十分安全和保险的。魏文荣的家是我地下党重要的、可靠交通转运站。”  

 

  组建队伍,开展武装斗争

 

  抗战胜利后,魏文荣以寺门乡公田收租处主任和粮管员的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活动。1948年底,魏文荣接受上级指令,在寺门组建一支游击武装,将寺门开辟成游击区,1949年6月下旬,寺门武工队成立,魏文荣任队长,随后,寺门武工队奉命编入柳北总队一大队三中队。

 

  在组织武装队伍的同时,魏文荣的统战和情报工作相当出色。1949年秋,柳北总队第二、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均得益于魏文荣及时提供敌方部队的准确情报。11月下旬,魏文荣搜集到国民党特务石宝琦由柳州水路利用盐船偷运枪支到寺门企图组织反动武装的情报,并及时报告柳北总队,结果盐船刚到牛毕,就被柳北总队武装拦截。柳北总队共缴获机枪4挺,弹药数箱,日式手榴弹一箱,俘虏敌人5名。

 

  10月20日,柳北总队司令员莫矜率第一大队800余人,向由国民党罗城县县长坐镇的龙岸街发起进攻,经过一阵激烈战斗,龙岸获得解放,魏文荣参与了此战。随后,柳北总队三中队寺门分队扩编为一大队六中队,魏文荣任中队长,负责驻守寺门并兼顾黄金防务。

 

  11月18日,盘踞在罗城、融县交界处的国民党罗城县自卫队不甘失败,聚集400余名武装分子突袭黄金乡。柳北总队一大队三中队闻讯后,迅速组队进行反击,魏文荣亦带领武装队赶来增援,最终将敌击溃。11月23日,魏文荣率部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支队”解放了罗城县城。

 

  功成身退,英雄无声谢幕

 

  1950年1月初,中共罗城县委和罗城县人民政府成立,组织上安排魏文荣担任县政府财粮科科员。1956年秋,经老领导路璠引荐,他到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现并入“武汉科技大学”)工作,从此,魏文荣的工作、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1968年6月,魏文荣不幸去世。由于魏文荣的过早去世以及他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期内,其革命经历和历史贡献并不为公众所了解,直至20世纪80年代,地方志、地方党史的研究持续取得新的成果,相继编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罗城历史(第一卷)》、《弹雨硝烟的黎明——广西柳北地区游击战争实录》、《河池抗日烽火》等书籍,才对魏文荣的生平事迹有翔实或简略的介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河池市档案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