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父亲的放大镜
看着半个世纪前父亲黄凯坐在桌前,手举着放大镜读报的照片,他生前的往事浮现在眼前。
父亲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一生。1929年,父亲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百色起义,经历了中央苏区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父亲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英勇奋战,多次负伤,被认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尤为严重的是左眼失明,给他以后一个甲子的革命生涯带来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然而,父亲凭着对党对革命事业的赤诚,顽强地挺了过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无愧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父亲的左眼是在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攻打武钢的战斗中负伤的。当年12月,红七军将要过境武冈县城,得知武冈城里正规军不多,主要的守城力量是地方民团,总数也只有几百人。武冈经济复苏,商旅发达,鉴于年关将近,天气转冷,红七军的冬装都还没有着落,部队决定攻下武冈筹措冬装。武冈州是湘西通往贵州、广西的门户,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武冈城高墙厚、三面靠山,且山路陡峭,城前平坦,有一条护城河,距城门半里有座小桥,只有通过小桥才能够到达城门。
12月25日夜,在团长何莽的指挥下发起了进攻,杀声震天,部队扎好爬城的竹梯,在城下架下架起山炮和迫击炮,轰击城墙。但武冈城墙坚固,没有被轰塌,只有在靠城门附近的几处山墙被轰出了缺口,敌人利用灯笼、火把来照明,使红七军的攻击路线完全暴露,突击队数次攻击无果,敌人坚守负隅顽抗,双方一直僵持着。
当时父亲所在的55团三营负责掩护突击队工程,打到第三天上午,团长何莽冲出田埂,到离三排只有20来步的一个小土坡上观察战情,被敌弹射中当场牺牲了。时任三排排长的父亲也跟着冲出去,当即被敌弹击中头部左颌昏倒在地,随后被战友拉到水田埂下,直到晚上9时,他才被战士趁着夜幕将浸在水中多时的他抬出,撤出火线。
12月28日,湘军合建的三个团到达武冈增援,并有一架飞机助战。此时红七军腹背受敌,寡不敌众,子弹几乎打尽,不得不边打边撤,放弃攻城,深夜向着新宁方向退去。此战伤亡500余人,元气大伤,父亲带伤随着部队走走停停,直到梅口镇才换第二次药,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导致左眼失明。
父亲对自己的伤残经过总是一语带过,更多谈到的是战友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奋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父亲退休后的生活很有规律,他用放大镜读书看报,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从未间断。他仍然关心着国家和人民,关注着他为之奋斗一生事业。如今,这个伴随着父亲多年,经过多次修理的放大镜,和众多的捐赠物品一起,静静地躺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一隅,为后人讲述着先辈的故事。睹物思人,我追念父亲和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百色市纪委监委 百色起义纪念馆)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