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李明瑞:甘愿为民打工的一代名将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16:31 打印

  李明瑞(1896—1931),原名瑾瑞,号裕生,北流清湾平旦村人(在侯山村朱砂地出生),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虎将”。1929年6月与俞作柏主政广西,反蒋失败后,在党的宣传教育感召下,于1930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明瑞曾出任红七军和红八军的总指挥,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他率红七军转战一万二千里,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转入中央苏区。到湘赣革命根据地后,任河西总指挥部总指挥、红七军军长。作为百色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李明瑞在党的统战思想感召下实现了从旧军官到共产主义战士转变,凭着坚定的信仰,李明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甘为人民打长工

 

  1920年,李明瑞在云南滇军讲武堂韶州分校毕业后,身为桂系将领的他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虎将”。李明瑞在战争中逐步认识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本质,加深了他追求真理的欲望,他苦苦思考着未来的前途和理想。1929年他誓师反蒋失败后,在党的统战思想感召下,在全国严重白色恐怖下,李明瑞坚定地选择了马列主义的道路,提出了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要求。1929年冬,李明瑞在参加和组织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前夕,托人从龙州带给其夫人罗昭仪的信中说“我现在不是做官,是给人民打长工”。“革命未必自我而成功,惟尽吾力之所能至。”李明瑞是这样说的,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他始终信守自己的这一诺言。

 

  根据他的这一迫切要求,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中共红七军前委,正式批准李明瑞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李明瑞同志决心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贡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建起平旦村历史第一所小学

 

  1928年李明瑞回家省亲办了一桩大好事,他看到家乡平旦村一所学校都还没有,家乡的子弟要到很远的邻村上私塾。他找来父老乡亲共议建校大计,并将带回家的800元白银全部捐作建校经费。随后,李明瑞又说服父亲将自家旧居前的八角楼拆掉,将建筑材料献出来作建校用。1928年冬天,李明瑞回武汉不久,一座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建成,这是平旦村历史上第一所小学。

 

战士同甘共苦

 

  李明瑞由旧军队中一个爱国的军官转变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他在邓小平同志的启发教育下,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有出路,从而毅然投身革命。所以,他虽然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却没有旧军官的坏习气。他生活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他对部下和战士亲如兄弟。在红七军北上一万二千里的征途中,他经常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在危急关头,他还亲自把伤员从火线背离危险地带。在那难以想象的艰险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总是和战士们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部队从道州到江华的九十多里跋涉途中,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寒气刺骨。李明瑞和战士们一样,忍饥挨饿,且战且走,从不搞特殊。他对战士们说:“我好不容易才走上今天跟共产党闹革命的光明道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我心甘情愿和大家同甘共苦,我决不愿当国民党的高官,享受厚禄。”这是李明瑞发自肺腑之言,他从投身革命后,经受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

 

  邓小平同志曾回忆说:“从广西到江西,生活那么艰苦,李明瑞同志当过旧军官,他能够同我们一起走过来,是很不简单的!”许多生动的事例说明,李明瑞在红军中虽然身居很高职位,但他享受的物质待遇却与战士们没有两样。这充分显示出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也是他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品德的表现。因此,李明瑞同志在红军指战员及战士们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十分爱戴他。

  

  李明瑞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一生,但却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清廉的一生。在那难以想象的艰险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李明瑞以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出生入死,鞠躬尽瘁,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北流市纪委监委)

编辑:莫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