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学党史 守正创新征程路
百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百年筚路蓝缕奠定基业,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在庆祝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实际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守正创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做深做实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学好党史,汲取力量赓续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如:夏明翰在刑场上从容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随后视死如归;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仍一心归国奉献,“我作为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黄文秀主动请缨扶贫一线,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这是我的使命”。纪检监察干部要立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际,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赓续奋斗精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把工作落细落实,才能更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更好地去实现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既定目标。
学好党史,坚定反腐败政治立场。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1926年出台第一个反腐肃贪法规性质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等极少数干部打响了新中国“反腐第一枪”,毛泽东强调“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195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作为第一部反腐败国家立法公布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必须清醒看到,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面对“五个交织”反腐形势,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与时俱进不断健全体制机制,靶向施治,才能为反腐败斗争提供可靠保障。
学好党史,探寻新时代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我们党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制定出台,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2周年,执政54年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在70多年的矢志不渝、持续探索奋斗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完善监督体系。在全面领导、长期执政的百年奋斗史中,我们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同时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加强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举措,只有坚定信念不断完善自我监督,提高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与时俱进;必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为推动和完善监督体系提供保障;只有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守正创新持续探索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才能形成强有力、全覆盖的监督格局,进而充分释放监督效能。(德保县纪委监委)
编辑:杜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