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充满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138年前的今天,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参加安葬仪式的有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代的老战士恩格斯、威廉·李卜内西等。在安葬仪式上,恩格斯用英语致悼词。
悼词概述了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毕生革命活动,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逝世表示了深切哀悼,对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评价和热情赞颂。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有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一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各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从创办《莱茵报》等为无产阶级鼓呼的报刊,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以“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为国际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尾,恩格斯言:“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尽管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是未必有一个私敌。正因此,“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