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借力“大数据” 推动村级微权力治理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余淑娌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0日 15:03 打印

  “村务公开晒到网上,对于我这个长期在外打工的人来说,简直太棒了。之前村里众筹加宽入村道路的款项,现在手机一点便能在网上查询使用情况了。只要村里办事公道,没有私心杂念,接下来篮球场的建设,我愿尽自己绵薄之力。”近日,河池市宜州区北牙瑶族乡二横村一在外务工的村民给驻村第一书记发来微信信息。 


  为了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工作,让广大群众对村务公开内容能“及时看”“随时查”。2019年5月,宜州区纪委监委聚焦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关键领域,紧盯农村“三资”管理薄弱环节,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科技手段,成功实现了“村务公开”专栏在“宜州区阳光政务监管平台”上线运作,便于村民及时监督,运行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2020年农村党员干部被检举控告总量相较2019年同比下降26.2%。


  “村务公开”专栏主要聚焦农村集体“三资”“三重一大”和涉民利益等群众最为关注的事,由211个村(居)委会按时逐笔逐条进行公开。通过网上公开的方式,把纪委监委的专责监督同群众监督联动起来,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和村级干部责任落实不力、执行纪律不严、干部作风不硬等问题。


  “以前,村里的村务公开都是按季度张贴在村(居)委会的公开栏里,而且很多是笼统性公开,村民都不怎么看得懂,加上部分人长期在外打工,就更不清楚村里的情况了,因此让个别村干部钻了空子,造成了基层‘微腐败’多发、‘苍蝇’扑面现象。”北牙瑶族乡纪委书记坦言。专栏的建立不仅打破了村务公开只能墙上看、村委账目不清楚的现象,还延伸了监督触角。无论是涉民利益事项,还是村里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群众都看在眼里,让村干部在村民眼皮子底下用权,“小动作”就不再那么容易蒙混过关。


  “村民在监督过程中,若产生疑问或发现问题,可以通过监督平台的信访举报版块进行问题反馈。”据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已收集并解决问题18个。(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