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三关”强党性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罗陆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 17:33 打印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深化作风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要纠治好“四风”问题,不仅要在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更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上下功夫,着力把牢“三关”。

 

  把组织放在心中,把好“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如果发生了偏移,个人有所作为、实现价值就会成为空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把“平时百日功不如活动十分钟”作为处世信条,致力于疏通各种关系,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寻“靠山”、找“后台”。这种认个人不认组织、靠关系不靠实绩的错误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的现实表现,必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名利看得淡些,把集体利益看得高些,把手中权力看得轻些,把组织交给我们的这份责任看得重些,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业、学本领、做贡献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切实大力发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忘我工作,倾心事业,把本职岗位视为磨砺人格品行的“砥石”,把勤奋敬业当作修身养性的“补药”,做一个为党的事业、为服务人民忙里忙外的“实践者”,做一个为工作累的心甘情愿的“苦行僧”,这样才能忙在本职上、累到点子上。

 

  把良心摆在正中,把好“道德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崇德修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以“日日弹尘,天天洗脸”的精神清理思想,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锻造自己,做到金钱面前心不动、权力面前头不晕、美色面前眼不花,用拷问良心的方式,常常问问自己,时时警醒自己。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清身在何方、权来何处,时刻提醒自己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分,始终不越“雷池”半步,始终不做对不起组织的事。职能自该担当,人民把我们看得很高、很重,我们自己不能看低、看轻了,要勇于当好服务人民的模范,多干一些让人民群众受益的事情,多做一些维护纪检人形象的事情,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如果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只想着个人享乐,做了损害人民利益和纪检人形象的事,就愧对党和人民信任和嘱托。

 

  把纪律刻在脑中,过好“人情关”。纵观近年来犯错的党员干部,许多都是在人情关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再也爬不起来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尤其要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过好人情关。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公心多一点,私心才会少一点,错误才会远一点,工作才会好一点。1949年10月9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第九天,毛泽东致信杨开慧之兄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对至亲如此,对其他的亲朋好友也是如此。在处理亲情、友情、乡情的问题上,在严把人情关上,毛泽东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因此,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自我监督,要把公平公正、无私奉献升华为一种涵养、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才不会把亲友情、同乡谊弄得庸俗化,丧失原则,假公济私,在人情面前打败仗。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要对纪律要常怀敬畏之心,对群众要常思监督之益。要经常“有所怕”,怕吃多了吐不出来,怕手伸长要被抓住,怕走错门拿错钱要受处罚。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坦荡做人、踏实做事、老实守规,自觉接受组织、人民的监督,才能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才能做一名坚持党性原则,严守党纪条规的人。(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