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家乡·看变化|苗寨“变形记”
彩绘的吊脚楼环抱在叠翠的青山与水之间,风雨桥畔树影婆娑。围着芦笙柱,帅气的苗家阿哥吹起芦笙,热情美丽的阿妹们欢快起舞,这是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大袍屯苗家在庆祝幸福的新生活!
“过去这里路不通,农田少,村民种植的水稻因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产量极低,农民饿了只能挖木薯充饥,出门靠坐船。”大袍屯村民、脱贫户梁继忠说道。
时间倒退至五年前,这里的村民面朝江河,背靠大山。外人眼里的世外桃源,却因为路不通,苦了这里祖祖辈辈的苗族人民。安宁村位于广西柳州融安县长安镇北部,是“十三五”贫困村,辖区内共有7个自然村屯,其中大袍屯是融安县唯一的苗族自然屯。该屯有村民12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2户,贫困发生率为61.92%,是安宁村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一个自然屯。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大袍屯成为“主战场”之一。国家与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凿山开路,给大袍屯修出了一条10多公里通往县城的公路,让村民日常出门便捷方便,不需要再坐船渡河。不仅如此,当地政府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依托当地独具的民族风情,建起了苗族特色的风雨桥、风雨长廊,苗寨民族楼、苗寨办公楼、民俗广场等公共设施;对村寨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基础设施,让昔日贫困的苗族村寨换了新颜。同时,当地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如今,每年正月初九举行的“芒蒿节”,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体验,让山区苗族群众奔上小康生活。
路通了、村美了,村民们干事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大袍屯村民、脱贫户梁晓花就是其中之一。“看着村屯的新变化,我也想让生活变得更好。”梁晓花高兴地说。梁晓花过去因为生活贫困,不得不与10多个人共同在面积120平方米的房子里蜗居,如今在后援单位的帮助下,她于2017年成功脱贫,并且开了农家乐。
梁晓花给自己的店取名为花明楼,象征着要过花一般的幸福生活,农家乐的一楼被她装修成了饭厅,可同时容纳3个大桌的游客,二楼改成了民宿。“去年光做餐饮部分,就赚了3万多元,旅游高峰期虽然每天都要围着灶台转,但是日子有了更多的盼头。”梁晓花开心地说。
公路开通后,村屯形成了新的产业,同时也让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依托优质的水源环境,村民们继续发展养鱼产业,拓宽增收途径。凤正福小时候因失去一只手臂丧失了正常劳动能力,生活困难,2016年在获得政府赠送的鱼箱和价值5000元的鱼苗后,他通过养殖河边鱼,顺利脱贫增收。“鱼生长环境好,价格高,不愁销路,并且方便管理,非常适合我,2016年至今靠卖鱼我一共赚了5万多元。”凤正福介绍道。
如今的大袍屯早已是旧貌换新颜,这离不开脱贫攻坚的成效,也离不开村民不甘落后的那股子韧劲,安宁村也顺利脱贫出列。大袍屯只是融安县众多山村中的一个缩影。下一步,融安县将在“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及“示范村建设”等专项活动的基础上,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群众安居乐业。(融安县纪委监委 李开智)
大袍屯苗寨新韵
编辑:韦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