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坚持发扬民主 持续开创辉煌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文件起草组的组长,表明这是一份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壮丽蓝图。此次建议稿的起草创新方式方法,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的首次“网络问策”,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建议1000余条。
发扬民主还体现在文件起草的各个环节:3月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奔赴多地调研,为“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丰富实践案例;7月下旬至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各行各业建言……“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稿起草说明中强调。
倾听群众心声、问计于民,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生动展现了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西方国家曾多次以“一党专政”攻击我国,“谴责”我国没有人权、没有民主。又以中国屏蔽谷歌和脸书,严查造谣及反动人士等具体事件,模糊掉“言论自由边界”的概念,给中国贴上“反民主”的标签。建议稿起草“窥一斑而见全豹”,恰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的历史过程。
中国共产党党章开宗明义,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属于人民,军队是人民子弟兵。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人民当家做主。1945年“窑洞对”,毛泽东同志指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关键,就是民主。1949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他不得不承认“它(指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统一,使得中国人民能够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国决策科学民主。制度和治理优势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效能,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疫情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唯有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足以证实中国制度优越,展现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活力与韧劲。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检验标准。中国式的民主保证了中国长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12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享有的民众支持率高达90%以上”。著名的日裔美籍学者、《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于2014年修正他的观点“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
除了制度优势,民主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多方面具体实践中,如纪检监察机构畅通信访举报,除传统的来信、来访和来电之外,与时俱进创新网络举报方式,群众一部手机即可参与监督、提供问题线索,真正做到了方便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如2006年开创的覆盖全国的“领导留言板”,党政机关通过网络问政,察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使得一个个民生问号被拉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真实、有效的一扇窗口。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一以贯之坚持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依据“十四五”规划这一科学可行、催人奋进的行动纲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时期,开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辉煌。(南宁市纪委监委 唐文君)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