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家乡·看变化丨好儿郎回拉郎
宝坛乡拉郎村野马滩风景(罗城文广体旅局供图)
我的家乡在宝坛乡拉郎村,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紧靠九万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每年秋天,当野马滩旁的乌桕树染上红色,三三两两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就会到拉郎村一赏这难得的景色,待红叶落尽时,这个偏僻的村庄又归于沉静。
小时候,我眼里的世界只有两个地方,家和广东。家象征着贫穷,广东代表富有,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里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南下务工,好儿郎,都去了远方。偶有回时,成堆的“乡村野娃”便围在一起,张着嘴巴听外出的人讲述远方的繁华。
工作以后,逢着周末我都要回家乡住上两天,曾经沉静的小山村如今也是车来车往,村口的篮球场时常能看到孩童在追逐玩耍、年轻人在切磋球技,到了傍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齐刷刷的跳着广场舞。这一切改变,都从精准扶贫开始。
拉郎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充足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很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但长期以来,这些有利自然条件却因为缺乏启动资金、没有发展方向而没能得到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开始后,拉郎村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外出实地考察、多方研究后决定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引导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回村抱团种植黑木耳,带动群众增收。
熬洞屯的李宗权就是回乡创业的第一批人员之一。他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利用冬闲田大量种植黑木耳,生产出的木耳干肉厚无根,色泽黑亮,泡发后鲜脆可口、口感爽滑,质量上乘,销售公司早早就与他签订了收购协议,收入可观。他常常感慨:“若是没有政府的引导,我现在应该还在奔波漂泊。”同时,政府还鼓励合作社吸收当地贫困户到农场务工,按外出务工的工时价支付劳动报酬,实现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的梦想。目前,拉郎村种植有黑木耳12.5万棒,可采收木耳干约2万斤,收入可达60万元,带动周边8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的发展让拉郎村的年轻人有了盼头,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养殖鸡鸭牛羊,有的种植木耳、山药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打拼美好生活,这片土地也用丰富的物产回报他们辛勤付出。2020年,拉郎村贫困发生率由精准识别时的47.73%降至0%,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如今的拉郎村,不仅拥有如画的风景,还拥有一大群勤劳奋进的人。我想,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拉郎儿女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郁阳平)
在政府的帮扶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拉郎村群众利用冬闲田抱团种植黑木耳(蒙增师/摄)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