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侗年节”里说丰年 琵琶声声念党恩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16:54 打印

12月15日,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举办“桂湘黔三省(区)侗族琵琶歌大赛”,来自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的侗族同胞欢聚一堂。

 

参赛队唱响琵琶歌

 

        “村金籁,村金籁,村金管管变嘎样,谢列共产党领导籁,耶啰耶啰呀……(汉语释义:侗寨好,侗寨好,侗寨处处换新貌,全靠共产党领导好,耶啰耶啰呀……)”12月15日,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红军广场热闹非凡,来自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侗族地区琵琶队相约过起了一年一度的“侗年节”,同时一场视听盛宴——“桂湘黔三省(区)侗族琵琶歌大赛”在这里上演。


       当天上午,红军广场上人来人往,骤降的气温依然挡不住群众的热情,人们身着盛装陆续相约来到鼓楼下的广场。侗家油茶阵阵飘香,戴在侗家阿姐身上的银饰叮叮作响,七彩的服装映衬着侗族同胞的笑脸,相机的快门声掩不住悠扬动听的侗歌和琵琶声。20支参赛队伍在台下“摩拳擦掌”,随着鞭炮声响起,视听盛宴正式开始。各琵琶文艺队纷纷登台亮相,用手里的琵琶弹奏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展现侗族传统文化、传承红色记忆的同时,一曲曲扶贫类歌曲也奏响了“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的民族最强音。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活动,平时我们在村子里都是自娱自乐,临上台还有一些紧张。”平等镇昌背村琵琶队负责人代志花说。平等镇与乐江镇相邻,昌背村离江口村相距27.6公里。代志花介绍,昌背村琵琶队比较年轻,才成立一年多。平时都在村里自弹自唱,很少有机会出来参加活动。11月初,组委会把邀请函送到村里时,正是铲茶山、收油茶籽、榨茶油的时候,队员们便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写歌词、排练琵琶歌。为了出效果,排练到晚上12点是常有的事。比赛这天,他们6点便从村里出发,天气很冷,位于高山上的昌背村已经出现了雾凇,他们的心却揣着一团暖洋洋的火。“我们把这几年党的政策、村里的变化写进了歌里,唱起来很开心,有干劲;三江、黔东南的老乡从那么远的地方都来了,我们更要表现好。”昌背村琵琶队的队员们说起排练的感受。


       本次活动除了龙胜县当地侗族琵琶队之外,还有来自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等侗族地区的琵琶队,共计20支参赛队伍。本次活动选择在12月15日,因为这天刚好是侗族传统节日——侗年。 “侗年”有三个重要意义,首先是庆丰收。春种秋收,一年的耕作结束,禾把下廊、粮食归仓、收成丰实、六畜兴旺、值得庆祝。其次是祭祖先。侗族人民懂得感恩,侗年到来之时,都要祭祀祖宗,感恩先人。而侗家杨姓家族祭祖最为典型,宋朝的杨家将,保家卫国,战功赫赫,杨家人引以为骄傲,从农历十一月初一到初八祭祀八天,分别祭祀杨家八员大将。祭祀过后还要以糍粑馈亲友,叫“吃杨粑”。其三是吃鱼冻。秋收后,在冬至时节,便把稻田里的鱼捞来与豆腐加鱼香草煮酸汤,放置一夜,使其冻结,这就是鱼冻,是一道特别的美食,侗族人叫“吃冻”也叫“吃冬”——冬至侗年节吃冻(侗话称占冬)。


       这个活动第一次在乐江镇江口村举办。“江口村侗族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通过五年的拼搏努力,砂糖橘、椪柑、罗汉果、油茶等产业规模发展成了村里的致富果,组组通达水泥路、家家房屋整洁稳固、户户有产业,村里61户235人摘掉贫困帽子,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便想着把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江口村村支书彭先军将江口村这5年的变化和江口村群众敢于举办本次活动的底气娓娓道来。江口村的变化得益于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也是侗族群众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成果体现。


       据了解,最新修订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将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定为“侗年”,于201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为该县法定假日,“侗年节”成了全县的庆祝活动。


       当天,除了乐江镇举办了庆祝活动外,平等镇广南村等村寨作为分会场也举办了庆祝活动,通过召开“第二届龙胜民族村寨乡建侗年论坛”,共话“广南村古建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热点和难点,分享设计和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共谋“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未来。


       “十九大精神来指导,脱贫致富奔小康,感谢党来领导好,侗乡处处换新装……”这天,悠扬的琵琶侗歌从乐江镇江口村红军广场、平等镇广南村鼓楼唱响,侗族同胞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用琵琶、侗歌唱出了心中对丰收的喜悦,唱出了对党的感激,更唱出了广大干群的志向,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奋勇向前,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龙胜县纪委监委 韦吉阳  潘志祥  杨艳梅)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