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富江村来了三个退伍军人后……
在兴安县溶江镇富江村,有三个兴安县民政局派来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们就是王波、秦光甲和雍苏。曾经是军人的他们,从2018年驻村开始,用战士的斗争精神攻克贫困的“堡垒”。
“溶江镇富江村人口多,耕地少,村民以发展种养产业为主,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发展动力不足,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5133口人,贫困人口达365人,贫困发生率超过3%。这样的条件,怎么脱贫呢?”当时,初下基层的三人感觉压力不小。
“我们都曾是军人,面对贫困的’堡垒’,谁后退谁就是孬种。”第一书记王波说,当时他已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带领队伍冲锋向前,不获全胜不收兵。
随后,三人分工,深入每一个自然村了解情况,摸清“堡垒”构造,找准突破点。在走村入户中,他们发现多数村民对村级党组织缺乏信任。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他们从整顿村级党组织,建设一支能打能战的村干部队伍入手。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和村“两委”集体学习制,着力“强基固本”。同时,根据富江村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富江三年发展规划,并取得了村干部对扶贫工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要消灭敌人,除了能力,你得有‘武器’。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是消灭贫困的有力‘武器’。”王波说,他认为“灭困”首先得要集体经济过硬,集体经济这根“主动脉”不通,贫困户家家户户也会缺乏带动,也会“缺血”。
有了这个思路后,王波和同伴召集了村“两委”反复研讨,结合富江村实际,通过光伏发电、发展小龙虾养殖和特色种植等项目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77万元以上。此外,他们还在发展产业上下足了功夫。2020年3月,将流转的50亩荒地进行了平整;4月,带领村“两委”班子,与鑫鑫连锁超市签订协议,达成“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辣椒,58户村民种植辣椒200亩。仅此一项,每亩可以增加收入8000元。
“我们还建立了产销对接,让网上电商在村委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点,对滞销农产品开展统一收购,即使是疫情期间村里的农产品也从未滞销。”雍苏连说,通过发动党员进行结对行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卖出鸡蛋2.1万枚,家禽1.7万羽,解决销售难题。此外,他们还推荐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公司打工,贫困户每月有2000元工资性收入。
经过努力,2020年初,该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0.05%,村民人均纯收入从5300元增加到1.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从1800元增加到6000元。
“富江村风光秀美。我们向县文化旅游局申报了旅游扶贫项目,由市文广旅局牵头与桂林旅游学院的教授们亲自设计,把种植蔬果和农家乐统筹一体,为富江打造了一个‘2+3’田园综合体产业模式。”王波说,未来的富江村发展势头一定会更“猛”。(兴安县纪委监委 蒋甲济)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