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区:推进司法领域腐败整治 提升司法公信力
近年来,针对一些典型案件背后暴露的司法不严、不公、不廉等深层次问题,桂林市叠彩区纪委监委持续加大对司法领域正风肃纪反腐力度,查处了一批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和被“围猎”案件。并坚持把以案促改作为推进司法领域腐败乱象治理的重要抓手,实现惩戒、警示、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小利勿贪,贪则被擒”
“我怀着内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情况说明,对于公告费收取的问题,暴露出我思想觉悟低……我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对于返还款的费用,我愿意全部退还。”2020年7月,法官邓某在违法收取法院公告费返还款的反思材料中这样写道。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公告费用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和报社联系,缴纳公告费;不能由法院工作人员代收代付。2020年5月,该区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法院存在违法收取公告费返还款问题,部分法官团队向诉讼当事人代收350元每次公告费,而后代付给某日报,某日报将公告费中的100元作为返还款预留给法官团队,法官团队则将款项用于日常工作支出。2020年7月该区纪委监委针对违法收受公告费返还款立案查处11人,给予政务警告处分9人,给予诫勉处理2人,并勒令退还所有违法收取的返还款项。因为一点蝇头小利,11名司法工作人员受到了严肃的处理。
“香饵勿食,食则被猎”
“想到收第一笔钱的惶恐不安,到第二笔钱的心安理得,到第三笔钱的毫不推辞,以及收受所谓礼节性红包的理所当然。这一笔笔的钱,使我一步步地滑向深渊,而可笑的是在滑向深渊后,心理似乎会有一种万分侥幸的声音,想着自己应该不会有事。”2019年9月,被“围猎”的法官蒋某在忏悔录中写道,最终他受到开除党籍和政务撤职(由副科级降为办事员)处分,并调离法院系统。
司法改革后,取消了原来的庭长、院领导把关签发案件的程序,员额法官自己审案自己就可签发。权力越大,诱惑越大,法官也成了社会上一些不法人员“围猎”的对象。如果员额法官没有正确对待手中的这个的权力,极容易犯错误。例如,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较大,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寻租空间,一些员额法官被别有用心的律师“围猎”,通过钻法律的空子,试图替人“捞人”“抹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近三年来,叠彩区共立案处理法院干部1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以案促改,提升公信力”
“今天的案例剖析会,系统分析了曾经的'身边人'如何陷入'被围猎'的深渊,对自己心灵形成强大的震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强化自我约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2020年1月,该区纪委书记到法院召开对法官蒋某的案例剖析会后,一位受教育的法院工作人员李某这样说道。
“法者天下公器,执法不公,则法失信于民”。叠彩区注重提升司法公信力,一方面加大查办司法违法违纪案件力度,严惩贪污腐败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在强力治标的同时,坚持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强调要求、一体谋划部署,利用身边真实的反面教材,对司法领域人员分类施教、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夯实治本的基础。2020年以来,共开展警示教育8次,受教育400余人次;并建立完善《关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审判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后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等制度3项,规范了司法权力的运行使用,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桂林市叠彩区纪委监委 陈艳玲 蒋腾达)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