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8日 11:13 打印

  寒冬的清晨,大地如孩童般恬静地睡着,田野清净而美丽。

 

  12月7日,融水康田家禽屠宰服务有限公司里一如往常般忙碌着,该公司负责人龚汉科和工人们一道,抓鸡屠宰、拔毛清理、搬运装车,为当天的订单做了充分的准备。

 

  要是在2017年前,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龚汉科连想也不敢想。如今的他,竟当上了大老板,且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龚汉科,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三合村人。他和哥哥住在老房子里,靠着几亩田地生活着,日子不但过得紧巴巴,而且常常要借钱过日子,生活艰难。2015年,龚汉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里的泥房老旧失修,住得不安全,他又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

  “年纪轻轻,怎么就成了贫困户?”被识别为贫困户后,他感到很没有面子,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上心头,使他昼夜难眠。为了尽快摘掉“穷帽”,他努力地发展产业。

 

  2016年,他首次养了900只土鸡,一举成功。因为散养的土鸡肉质甜美,除了零售,附近的餐馆偶尔也向他订购,根据客户需求,龚汉科还提供宰杀送货服务,深受客户的欢迎,土鸡被抢购一空。

 

  收获了“第一桶金”后,龚汉科充满了信心。他发现提供屠宰服务,土鸡更好卖、价格也更高,于是他及时地总结经验,便萌生了成立屠宰服务公司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镇、村领导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为他出谋划策。

 

  2017年,他用获得的产业奖补资金和所有的积蓄,成立了融水康田家禽屠宰服务有限公司,并与广西禾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成立后,他的鸡鸭销售量开始增多,当年,龚汉科就成功地脱了贫,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自从与禾美公司签了订单,我们每天都要杀两千多羽鸡鸭。”龚汉科兴奋地说。为了确保鸡鸭的品质,龚汉科从鸡鸭的收购到屠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生意越做越红火。

 

  2019年,对龚汉科而言,又是个收获满满的一年,他把生意从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到了玉林市。不仅在玉林市成立分公司,还和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龚汉科还和哥哥合作成立了64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以订单收购的方式向禾美公司供应蔬菜,每年基地销售蔬菜60万斤左右,收入50多万元,加上公司年收入的50多万元,年收入已过百万元。

 

  脱贫不忘党恩,致富不忘乡亲。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他优先从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家收购符合品质的土鸡土鸭,还尽可能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

 

  “我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自己的产业,如今一共有10户贫困户长期在我的基地或公司上班。平时需要零工时,也都是找周边的贫困户帮我们务工。自从我脱贫以后,我想尽能力帮助更加多的贫困户增收。”龚汉科介绍,在龚汉科的帮助下,2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和就近就业,实现脱贫摘帽。

 

  “我在这里的工作就是拔(鸡鸭)毛,很轻松的,每个礼拜还有双休日,月收入2400元左右,很划算。”已经脱贫的潘江花由衷地说,“还可以照顾家里人,可以说一举两得。”公司刚成立时,潘江花就成为龚汉科公司的员工,在公司上班一年之后,也成功地脱贫。像她一样,在公司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共5人,他们也陆续脱了贫。

 

  依靠产业扶贫好政策,龚汉科在养鸡产业、屠宰服务、蔬菜基地里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他用勤劳的双手战胜贫穷,成为村里及周边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从“贫困户”到“带头人”,龚汉科不仅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幸福路,还带着贫困群众一起脱贫增收。

 

  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致富路越走越稳。如今的龚汉科,已经是爱情、事业“双丰收”,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龙林智 王艳玲)

 

龚汉科的蔬菜基地

龚汉科和工作队员交流蔬菜基地里茄子的长势

龚汉科在鸡舍抓鸡

 

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