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山口村来了个干实事的第一书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2日 13:52 打印

  山口村是一个移民村。1968年为建设水库,原邦洞屯的群众响应政府号召,搬迁到山外边4个不同的屯。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产力,但山口村土地较少,产业发展单一,基本只懂得利用山坡地形种植杉树。以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往来只见“老弱儿童”,缺少活力,乡村发展难有起色。 


  如今的山口村大不一样了,不少年轻人回村创业,昔日贫瘠的山口村摇身一变,成了镇上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村”。这喜人的变化都得益于来了一个干实事的驻村第一书记——覃天造。


  2018年3月,正值全区驻村第一书记换届之时,覃天造主动向河池市统计局领导请缨,到扶贫联系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山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走马上任,覃天造秉承着“敢干、真干、巧干、干出实效”的驻村誓言,真抓实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初来乍到的覃天造决心唤醒这个沉静的村庄。他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与外出务工的村民电话联络,了解村情民意、宣传扶贫政策、落实政策措施,给群众注入创业发展的激情。同时,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有产业发展意向的群众到邻县宜州区参观学习,回来后帮助他们整合租用土地,综合分析市场和环境,因户施策,量力创业。在他的引导帮助下,回乡发展的“能人”越来越多,玉苗屯的赵黎光种植了100亩罗汉果,马榄屯的粟有明种植了50亩甘蔗, 邦洞屯的梁昌龙种植了20亩砂糖橘,石朝新村屯的覃永珍种植了17亩甘蔗、养殖5头牛......村民们不再需要外出奔波,“荷包”也能厚起来了。


  “饭是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山口村的产业是发展起来了,可通讯条件依旧落后,村民有要紧事,必须到龙平村土城屯交界路口才能电话跟外界联系,常常是误了大事。覃天造拍着胸脯跟村民们保证:“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尽快让这里开通手机信号,方便大家与外界联系”。

  之后的几个月,覃天造不断“跑移动”,他“踏平门槛”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中国移动罗城分公司的老总。很快,“与世隔绝”的山口村实现了信号覆盖,告别了“沟通基本靠喊”的时代。


  那一天,覃天造接到了榕树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有强的电话:“覃书记,山里有信号了,你看,我现在就坐在家里给你打电话呢。”覃天造和村民一样激动,为山口村从此改变落后闭塞的状况感到欣喜。


  覃天造到山口村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山口村群众争取到项目资金达830多万元、帮扶资金60万元、筹集捐款2.5万元;完成道路硬化5条10.8公里,建设集中水柜6座,灌溉水渠3条3.3公里;新建篮球场2个、移动信号基站3座、安装太阳能路灯全村9个屯136盏。2019年,山口村贫困发生率由原先的49.33%降至0.27%,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覃书记做事快当、肯下米(龙岸话,形容做事雷厉风行、舍得出力),为我们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真的值得点赞!”玉苗屯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书如此评价说。


  南国的十一月还未入冬,山口村委办公桌前撒下半米暖阳,覃天造披着“红马甲”坐在电脑旁,门外传来村支书的吆喝:“太好了,自治区批复了,罗城脱贫了!”覃天造眉头展了一下,终不负嘱托,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罗城县纪委监委  郁阳平)

 

覃天造(左二)帮助村里五保户修缮房屋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王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