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家乡·看变化|脱贫摘帽奔富路 乡村振兴茉莉香
如今的横县校椅镇汶塘村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校椅镇是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有茉莉小镇的美誉,这里万亩茉莉花田芬芳四溢。而我的家乡榃汶村曾经是校椅镇两个区定贫困村之一,这一度让我颇有些惆怅。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得到了国家各类扶贫政策的支持,各种惠民项目陆续在村里实施,曾经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榃汶村距离县城21公里,辖区内共有汶井、榃白、清水三个经联社,共741户32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40人。以前,乡亲们辛苦的劳作并没能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2015年,榃汶村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村。曾经,榃汶村发展的瓶颈是村中没有河流,大部分土地严重缺水,庄稼收成低,群众靠天吃饭。大多数劳动力只好外出务工,结果又引发农村“三留守”问题。
2016年以来,村里陆续来了两位第一书记:蒙雄健、卢艺。看着村民迫切的眼神和“饥渴交加”的庄稼地,第一书记们心急如焚。他们充分发挥后盾单位——南宁市水利局的行业优势和技术力量,争取到462.55万元建设榃汶村委汶井、榃白经联社节水灌溉工程。2019年初,项目顺利完工,为榃汶村新增高效节能灌溉面积1652亩,村民心里乐开了花。同年5月开始,村里畲地开始使用滴灌带灌溉,项目安全平稳使用至今,彻底解决了榃汶村畲地缺水的历史性难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茉莉花每亩每年可增收5000—10000元;甜玉米从一年种植两造增加到三造,每亩增产400—600斤。
水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村子产业扶贫的力度还很薄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榃汶村的产业和地理优势。在经过综合分析,榃汶村决定利用横县茉莉文化和校椅茉莉小镇的地方产业特色,发挥榃汶村得天独厚的交通便捷优势,引进本地专业企业和管理人才、电商人才等,投资建设茉莉花盆栽和蔬菜育苗扶贫示范园。
2019年10月,示范园建成并开始投产,以“公司+村民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发展茉莉花盆栽和蔬菜育苗产业。示范园引进电商销售平台,使用“直播”和天猫、淘宝等网店开展线上销售。至今已培育茉莉花盆栽25万盆,销售额接近200万元,带动村民6000人次在家门口务工,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8万元。示范园通过园区务工、购销茉莉枝苗、委托插枝、技术指导、扶贫分红等多种方式,实现全村贫困户100%受益;带动包括78户贫困户在内的周边农户实现增收。
有了灌溉用水以及茉莉花盆栽扶贫示范园的带动,榃汶村专业合作社也在蓬勃发展,许多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发展特色种植或承包果园。目前,贫困村3+1特色产业优质稻、茉莉花和甜玉米实现了“3个1000”亩的种植量。
每当在弥漫着稻香的田间小道漫步,或到村后那一大片茉莉花地闻一闻沁人心扉的茉莉花香,我的心都会特别的宁静,不由自主地感叹这几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村党支部从2010—2014年的软弱涣散组变为了如今坚强的战斗堡垒;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0元到今年将突破20万元;从脱贫攻坚前危旧房和无房户占12%到现在全村所有741户农户均住上稳固住房……这些改变让人欣喜。更可喜的是,去年全村有7名学子考上本科,其中一人被清华大学录取,村里读书风气浓厚。如今的榃汶村宛如世外桃源。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群众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横县纪委监委 李秋燕)
横县校椅镇榃汶村新貌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