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只要下功夫 深山油果果能带来好日子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17:35 打印

任奶奶(右)在自家门前筛晒茶果

 

  深秋时节,是油茶果收获的季节。“三箩筐的茶果,能榨出一桶茶油,却比别的油要香得多......”同合村的任奶奶和邻居奶奶一起坐在院子里,边筛选油茶果边细数着茶油的优点,话语间透着对山茶油的喜爱。


  同合村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西北部,全村总面积为2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80亩(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面积仅0.47亩,是最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登高远眺同合村的云盘山,目之所及,多是油茶林海,在这个2844人口的村庄,就拥有油茶种植面积2500亩。


  过去,产出的油茶果,村民们一半榨来自己食用,一半用来换钱补贴家用,自给自足。如何因地制宜,更好利用山区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绿色产业”之路,成为了摆在同合村面前的难题。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同合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让产业指导员走进群众家中,开展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管护。加大油茶销售渠道宣传,扩大油茶知名度,把本村油茶往外输送,让老百姓获得更多收入。同时,鼓励更多的贫困群众种油茶。2020年,对新种植油茶的41户贫困户给予产业奖补109620元。随着油茶产业迅速发展,每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000元。油茶种植不仅给村里带来绿色增量,也为贫困户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


  “原来的果果一小个,树子老化了不改造,结的少,只能捡十多担。现在的油茶品种好,果粒大,产量就高,能收四十多担。”同合村的贫困户张连合笑呵呵地说道。


  “油茶是生态长线产业,种植5年才挂果,但是丰产期却长达60年至80年,是‘先苦后甜’才结下的果,就像脱贫攻坚工作,前面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帮扶群众脱贫后,让他们拥有自足发展的能力,群众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甜。”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猛说道。


  除了油茶产业,同合村继续支持贫困户种桑养蚕,养殖小谷鸡等全方位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近三年来,全村兑现了两批养鸡牛马羊等产业奖补遍及150多户贫困户共计200多万元的目标。同合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4户1141人实现了全部脱贫。(巴马县纪委监委 黄肖桦)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