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精准监督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8日 18:24 打印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绘就了现代化治理的价值底色,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克难攻坚、脱贫致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勾画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蓝图,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务必要带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做“常”“长”日常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紧紧围绕监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督有力,才能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监督特征,明确职责定位,着力在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进一步健全“四个监督”联动机制,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全覆盖,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做到“四个监督”分工协作、有机贯通,形成资源共享、衔接顺畅、协同高效的联动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把“四种形态”要求贯彻到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函询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无病常防、小病早治,切实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党员干部,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不断向“管住大多数”拓展。进一步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群众做实做细监督。探索质量高、效果好的以案示警、以案促改活动形式,抓好全过程的日常监督,形成日常检查、问题反馈、督促整改、督促立制、回访教育、再次检查的闭环,认真写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聚焦群众身边突出问题,精准监督。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及强化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等工作,切实解决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对侵犯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绝不手软,持续释放了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但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聚焦重点工作、重要领域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坚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震慑作为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护航“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正确运用容错纠错机制,精准监督。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指出,“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干部吸取教训、改进提高,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表明了党中央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纪检监察机关要勇于为担当者担当,敢于为实干者鼓劲撑腰,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正确运用容错纠错机制,精准监督、精准问责,切实把“容错”与“纠错”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干部既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又注意改正错误、少走弯路。尤其是对与广大人民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密切的基层党员干部,要正确把握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准确容错纠错,通过免责、减责、回访教育,或是澄清正名,切实保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为他们松绑减负,激励他们担当作为、不懈奋斗,激情饱满的完成“十三五”的收官之战,并在“十四五”的开局中画出完美弧线。(河池市纪委监委 廖永松)

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