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 ——读《摆脱贫困》有感
“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这是《摆脱贫困》一书中的《鸿鹄之志》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写下这句话时才三十多岁,而立之年就有这样的鸿鹄之志,实在令人敬仰。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是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觉得很深刻,就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
最近再读《摆脱贫困》,仔细品读这句话时,再次引起了我的深思。作为集团公司纪委的一名干部,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是走不远的,这也让我回想起我的成长过程。
2015年,我从南宁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分公司安全管理岗调到西乡塘车队任副队长时我25岁,是公司历年来最年轻的一位副队长,也是公司第一位大学生队长。大家都质疑说,车队的环境太艰苦,我是独生子女受不了;车队司机的年龄大我一倍,我没有魄力管不了;车队的工作太复杂,我没有经验做不了……刚开始我也有些彷徨,甚至曾经也质疑自己,我能做好一名车队长吗?当我看着停车场内整齐停放的近200台公交车时,我感觉到我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的公交车驾驶员虽然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将自己的青春默默奉献给了这座城市,他们就是城市的守护者,是奋战在为民服务一线的勇士,而我的职责就是服务好他们,当好他们的“勤务兵”“服务员”,让他们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我褪去大学生的光环,抛开了车队领导的优越感,与车队安全员一起顶着烈日为新开通的公交线路设立站牌、蹬梯子爬车顶安装车厢服务设施、为外线点的驾驶员送去热乎可口的饭菜……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我本该称呼叔叔阿姨的职工们对我的态度,从怀疑变成了认可,我成了他们的知心小兄弟。
我在车队任职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车队未发生有责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服务投诉量也变成了每月“零投诉”,乘客的满意度稳步递增,车队里还涌现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何岳、全区交通运输行业青年岗位能手郑燕兰等一批优秀驾驶员。
也许是我的坚持打破了大家对大学毕业生不适应基层工作的“偏见”,三年前,组织把我调到了南宁公交集团纪检监察室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千头万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处理信访等基本内容都要从零开始、从头学起,对于当时我这个“萌新”而言确实是压力山大。刚开始我还天真地认为做企业纪检工作是个轻松的活儿,无非就是做一些监督检查的工作,后来我才知道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也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了保卫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放弃休假,主动加入南宁公交集团“抗击疫情先锋突击队”,深入生产一线,向基层职工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了解防疫物资保障情况,始终将监督挺在前面,为疫情防控工作查短板、找漏洞。
在南宁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我主动请缨加入了南宁公交集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党员突击队”,并参加公交线路“创城”责任包干管理工作,为给南宁市民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在这近一百天的时间里,我们纪检干部发挥着“啄木鸟”精神,以“5+2”“白+黑”不间断的攻坚模式对集团公司所辖的公交场站、机动车泊位、非机动车保管点、公共自行车站等进行“地毯式”排查。通过督查传导压力,通过督查落实责任,通过督查提升质量。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踏着星月而归了……
不久前,组织任命我为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室主任,别人对我的称呼也逐渐从“小邓”变成了“小邓主任”。我想,这声亲切的称呼背后不是对我个人,而是对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肯定。我所经历的成长过程,只是广大纪检干部中的一个缩影。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氛围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纪检干部,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始终坚定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用无畏的气度投入工作、用专研的态度吃透工作、用创新的意识扛起工作、用务实的作风慎待工作,继续做好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为推动强首府战略在企业落实落地而不懈努力!(南宁交投集团纪委 邓欢)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