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藕遇小龙虾 开出致富花
韦恒谊在打捞小龙虾。(欧广安 摄)
走进“龙虾+荷花”生态套养基地,只看见韦恒谊正在把放置在虾塘里的虾笼收起来,一只只生猛的小龙虾被捕捞上来。
“老韦,最近你们的小龙虾好卖吗?”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纪委书记陆丁来到基地,了解韦恒谊的产业发展情况。
“纪委,你们来啦。我们的小龙虾现在卖得还可以,每天都有订单。”韦恒谊边热情的应答着边从船上下来。
韦恒谊是寺山镇上团村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1998年中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从事过建筑工、电焊工等,有了一些积蓄。当看到上团村被列为贫困村后,他萌生了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于是他租用了村里一块经常被水淹没的田地,建立起了“龙虾+荷花”生态套养基地。
基地建设之初,并不是那么顺利。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都困扰着韦恒谊。镇党委政府、纪委和驻村工作队也为此发愁:基地建不起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低,那么上团村就达不到脱贫标准,贫困户光靠“输血式”扶贫,即使脱了贫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党委政府帮助韦恒谊申请了30万元的银行贷款,争取上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96.4万元入股该项目,纪委对投入的资金全程跟踪,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驻村工作队组织基地工作人员到相关公司参观学习,并联系兴宾区水产畜牧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为打响小龙虾知名度,第一书记带领韦恒谊参加了4次“党旗领航、消费助脱贫”直播带货活动,并帮助韦恒谊的小龙虾进行扶贫产品的认定,大力宣传为小龙虾打开了销路。
“今年刚开始大虾每斤是30元,中虾是每斤22元,这两天有所上涨,大虾是每斤33元,中虾是每斤23元。”今年因受疫情影响,本该早就上市的小龙虾到5月才开始对外销售,但持续走高的价格让韦恒谊吃了一颗定心丸。
上团村“龙虾+荷花”生态套养基地,采用“荷虾套养”模式,充分利用上团村丰富的泉水资源养殖淡水小龙虾,并将莲藕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循环利用资源。目前,虾田占地120亩,已完成投资250万,辐射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到基地务工实现有效增收人均1500元/月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既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又带动当地农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社打工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从而实现在家门口稳步脱贫增收。寺山镇纪委围绕产业资金、集体经济运行、贫困户收入等加强监督检查,严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确保扶贫产业可长效带动群众致富。
“我从小就在上团村长大,是家乡的土和水养育了我。在外打拼十多年,能返乡创建小龙虾养殖基地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我乐在其中。”韦恒谊感叹道。(来宾市兴宾区纪委监委 覃密 陶继荣 何艳芳 )
打捞小龙虾回来的韦恒谊。(欧广安 摄)
相关链接—— 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韦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