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深山里的“茶支书”
陈启田修剪茶树枝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的全州县大西江镇炎井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在炎井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启田的带领下,该村将4000余亩野生茶园打造成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陈启田也因为发展茶产业成为了村里的“红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茶支书”。2020年7月,陈启田被评为全州县“十佳”村干部。
陈启田出生在炎井村凼里自然村一个贫困家庭,父母亲身体欠佳,祖父长期卧病在床需要照顾,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刚读完初中的他,主动挑起了家庭重担,但辛劳耕作了几年,家庭经济状况依旧没有一点起色。
大西江山好水好,资源丰富,如何走出一条稳定的致富路呢?陈启田望着漫山遍野的野生茶树,如梦初醒:“满山都是野生茶,如果采摘下来做成茶叶出售,奔小康应该不是难事。”
随后,几经波折,他结识了经营茶叶的台湾茶商庄连芳,并邀请他到炎井村考察。
“太好了,这正是我想要的茶叶!”庄连芳考察后当即与陈启田签订合作协议。陈启田在庄连芳的帮助下,建起了野生茶叶加工作坊,年产值突破50万元,成为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真的富,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目标,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脱贫致富奔小康。”陈启田在2017年村“两委”换届竞选党支部书记时说道,并高票当选。
为提高鲜茶价格及加工品质,陈启田凭借多年的从商经验,积极响应党中央抓党建促脱贫的号召,通过“党支部+企业+茶产业”的模式引进桂林漓江茶叶有限公司,投资50多万元,在凼里自然村新建了一个面积近8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创建扶贫车间,划分“晾青区-杀青区-揉捻区-烘干区-储存区”五大区域,不仅发展壮大了茶产业,也开辟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新路子,每年到了茶叶采摘和制茶高峰期,扶贫车间可吸纳2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每人每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
“现在,我们村每年可采鲜茶叶超6万斤,制售成品茶叶1.6万余斤,年加工茶叶产值超200万元,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村里的洋房也多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陈启田兴奋地说。
陈启田上任三年来,制定了“一泉一村一车间”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打造了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创建了“小车间、大扶贫”范点和5000余亩大云山高山油茶示范基地,硬化村内道路5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由138户531人降低到6户19人,贫困发生率由37.6%降低到1.35%,村级集体经济告别“空壳”,目前收入已突破10万元,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全州县纪委监委 谢龙建 赖依枫)
陈启田(右一)在丰收节上推销大云山高山油茶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