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梯:清廉“心事”见廉心
“蒙山有个范云梯,两袖清风转回归哩……”
“转回归”是蒙山县方言,即“走回家”之意。从这首婉转悠扬的蒙山山歌中,我们知道当地曾出过一位老百姓念念不忘的清官——范云梯。
范云梯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官吏,曾在广西、广东两地政界和军界担任杂职。宣统元年奉调出任崖州知州。镌刻于海南三亚海边巨石上的“南天一柱”四个大字,即为范氏任上所书。前些年,又在三亚发现两副范云梯题刻在木板上的对联,一副保存完整:“有如此锦绣江山恰称天南极地;看将来文明气象居然海上雄州。”另一副残联只有下联:“酷贪两不敢,可将心事质神明。”
晚清国事颓败、内外交困,吏治腐败透顶、贪赃枉法盛行。身为官场中人的范云梯虽是宦迹飘忽,然所到之处皆有政声。从范云梯存世的一些联句、墨迹中,也可观其官品学养。近些年,楹联界一些高手大家纷纷给范云梯的残联补联,有些地方还以残联为题举办廉政对联征集活动。不少人在推测忖度,目睹官场黑暗、不肯随波逐流的范云梯有些什么“心事”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范云梯虽然四处为官,但其内心无疑会烙上故土的深刻印记。那么,蒙山这块土地又有什么能对范云梯的“心事”产生影响?
民间素有“蒙山不山”之说。范云梯出生成长的东平里水窦村,至今也还是“两湾碧水环绕”“隔簧竹而闻水声”。蒙山自古尚文之风极盛,文人才子辈出。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孕育出来的蒙山读书人,大都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尤其擅长人物情感的渲染,文风自有一种独特的情怀。
蒙山古为百越之地,建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方舆纪要》中说,永安州(今蒙山县)“屏蔽昭梧,控扼蛮夷,间浔漓江之中,为形胜要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蒙山方言至今仍保留不少古汉语的独特韵味。“呃噎乒乓响(开关木门发出的声音),想是你爹回,开门出去看,却是大风吹”。这首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蒙山民谣,脍炙人口,文字看似平白,细细品味却又极富质感。独具韵味的蒙山方言,是蒙山文人汲取养分的丰厚沃土。
在对蒙山的地域文化深入了解,体味蒙山文人一脉相承的思想、风格的基础上,笔者试着补撰上联:“廉善吾所求,愿以胆肝告天地;酷贪两不敢,可将心事质神明。”
“廉善”,清廉而政绩优异。《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以“廉善”对“酷贪”,同为“心事”;以“告”对“质”,一个是赤胆忠心向苍生表白,一个是问心无愧让神明评判。
史载,范云梯在崖州任职期间,先后创办了崖州直隶州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平民夜学堂、农学堂等多所公办学校,为崖州历代官员办学之最。然而,在日益腐朽的清末,范云梯筹措办学经费,竟然也只能靠当时官场盛行的“援例卖官”。由此来看,范云梯的“心事”中,大概也隐藏着一份深重的无奈。(梧州市纪委监委 林柏江)
编辑:王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