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让创新思维贯穿以案促改工作始终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16:59 打印

  近期,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文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一词让党员领导干部入脑入心,成为了近几年来的高频热词。“创新思维”指的是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近年来在开展执纪审查调查工作中发现,有的领导干部在党的十八大乃至十九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出现“双面干部”,贪腐问题日益隐蔽化、伪装化。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反腐成果,运用创新思维,深层次、多元化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刻不容缓。

 

   犹记得,今年在整理武鸣区某局系列案的以案促改工作台账中看到,违纪干部罗某在忏悔书中讲述自己在奋斗的花样年华中,从一个进取争先的奋斗青年沦为反面教材的悔恨经历。不曾忘记,今年国庆前夕第一次走进留置点进行访谈,留置对象李某某谈到自己儿子时流下悔恨泪水的忏悔画面......一个个触动人心的画面让我久久陷入沉思,如何用身边典型案例教育好身边人,将冰冷的素材、生硬的处分决定由“一张纸”“一个画面”变为立体化的、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一堂课”,如何实现以案促改标本兼治?我从“创新思维”一词中找到了答案。运用好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改变以案促改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

 

  开展好以案促改工作,强化警示教育是首要的。运用创新思维强化警示教育,就不能一成不变、僵化停滞。与时俱进,就要不断拓展警示教育内容,创新灵活多样的警示教育方式。结合当前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选取典型案例,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曝光台、村屯小喇叭等载体,深入一线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加强同类案件的剖析,认真查找分析受教育单位部门廉洁从政的风险点和易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活动,不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开展旁听庭审会,到监狱、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戒尺”威慑常在。对有条件有必要的单位部门可以开警示教育“小灶”,通过一对一谈话警示,时刻敲醒党员领导干部警钟。

 

  运用创新思维,全方位提升警示教育效果,就要多渠道整合警示教育资源。加强与公检法及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合作,将教育基地、典型案例、忏悔录教材和警示教育片等反面教材,建立形成反面案例警示教育资源库,将警示教育融入党内政治生活、党校培训、廉政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课程。

 

  开展好以案促改工作,更要运用创新思维,聚焦制度漏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紧紧围绕案件查办剖析原因、研究规律、找准漏洞,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督促案发单位找准问题关键点,构建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预警及时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健全完善监督协作机制,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党委部门、司法机关及执法部门资源互享、定期沟通、线索移交和问题通报机制。


  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实现标本兼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唯有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在激浊扬清中营造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南宁市武鸣区纪委监委  李金兰)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