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家”得先治“小家” ——读《人民的名义》悟家风建设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12:13 打印

  “刘新建手持水果刀,站在紧靠窗子的大办公桌上,刀锋压着自己脖子上的动脉血管,嘶声叫喊:别过来,你……你们过来我就自杀……”这是《人民的名义》中描写省反贪局局长侯亮平拘捕贪污7亿大国企领导刘新建的一幕。正当读者跟着剧情焦急万分时,主人公侯亮平仅凭三言两语就扭转了乾坤,把这位亡命之徒从窗边劝了下来,这当中到底是什么让局势得到了转变?

 

  且看侯亮平说的话:“你今天跳下去,看九泉之下,你姥姥怎么骂你!”

 

  原来,刘新建的爷爷和姥姥均是老一辈革命家,刘新建本人也是共产党员,侯亮平搬出了前辈的光荣事迹警示刘新建,提醒他别忘他革命家庭的家风家训,正是这个让刘新建悬崖勒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通读《人民的名义》,我们能从官员们不同的家风看到不一样的政治影响。

 

  陈岩石的家风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递忠诚担当的薪火。老革命家陈岩石同志以保家卫国的初心加入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英勇地扛起了炸药包,并以此为荣。退休后,他又以四处帮人告状递状子,将家里变成“省第二人民检察院”的方式为老百姓发声,守护初心,也让儿子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在得知大风厂在股权争议未解决的情况下要被强拆,其不顾年迈的身体为民请命,用身体挡住暴力拆迁。在陈岩石的家教下,其儿子陈海也成为一名正直的检察官,在腐败的官场中,没有同流合污,没有瞻前顾后,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勇于向腐败分子亮剑,担起他作为检察官,作为共产党人的使命。

 

  赵立春的家风是追名逐利、一手遮天,传递贪婪无厌的龙椅。赵立春官至副国级,却纵容默许家人违法经商,窃取国家资产。他唯一的儿子披着父亲副国级的高官虎皮,大搞官商勾结,私相授受,将美食城开到月牙湖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赵瑞龙依仗着父亲的位高权重,还妄图草菅人命,怕刘新建暴露他的秘密,他用枪对着刘新建,见收买侯亮平不成,他又将枪对着侯亮平。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赵立春一而再再而三地包庇儿子的罪行,让儿子越来越肆无忌惮地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最终父子双双入狱,在铁栏杆里反省家教的缺失,家风的不正。

 

  家风不仅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也体现在夫妻之情上。《礼记• 礼运》中说道“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良好的家风,能够让父子融洽、兄弟和睦、夫妻恩爱,一个家庭也会在其影响之下,变得兴旺发达起来。幸福的夫妻,心系一处、同气连枝,共同守护着“家和万事兴”,守护着和谐的家风,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侯亮平的家风是相得益彰,互相监督,琴瑟和鸣,夫妻同奏清廉之音。候亮平的发小,商人蔡成功在向侯亮平求救时,给其带来了两箱茅台酒、一箱中华烟和一套西装,候亮平当场发飙,蔡成功把东西搬走后,又趁候亮平不注意留下一件西服,后被妻子钟小艾发现。小艾不仅对候亮平进行了廉政教育,还快递将西服寄了回去。对侯亮平而言,钟小艾就像是击鼓战金山的梁红玉,与他夫妻同心,共同抗击贪污的大老虎和追逐蝇头小利的苍蝇。

 

  李达康的家风是只顾工作,不顾生活,夫妻异心,各走各的阳关道。在工作上,李达康是心系人民,雷厉风行,敢想敢做的实干家,他做县长时强势修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做市委书记时,独树一帜,将荒无人烟的工业坍塌区打造成旅游景区万亩香荷湖。但作为一个丈夫,他是失职的,在家风家教上,他是缺位的。他长期忽略妻子的感受,不记得妻子的生日,不关心妻子的思想,不注重给妻子进行廉洁教育,妻子已经被腐败侵蚀,他还浑然不知。女儿的学业他无暇顾及,也无法分担女儿在国外留学的高昂学费。他将家庭重担扔给妻子一肩挑,也不经意间将妻子推向了腐败的深渊。欧阳菁作为政府官员的妻子,耐不住清贫,守不住寂寞,也给李达康带来了不良的政治影响。

 

  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作为国家的公仆、家庭的主人,既要管好单位公事,也要管好家庭琐事,只有这样,才能建好“小家”的同时,管好“大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公事再忙,官做得再高,也不要忘记扫干净家里的“灰尘”。时刻谨记培育清廉家风,筑牢家庭防腐堤坝,以良好家风助力优良作风,当好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委  黄馨玥)

 

编辑:王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