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仰的力量——读《苦难辉煌》有感
金一南写作的《苦难辉煌》,历时15年,通过大量史实细节再现我党我军苦难辉煌的奋斗史,以独特的战略视角再现中华民族的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的筚路蓝缕、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真实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成长史。
全书一遍读下来,印刻在我脑海中最深的是这“信仰”二字。“信仰”一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什么是信仰?从《苦难辉煌》一书中,我所理解的“信仰”是初燃之火、血性之魂、奋进之光。
正如书中前言中所写的那样:“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众多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
正如金一南所说,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信仰,内心相信它存在,最终才得以看见。共产党人以无比忠诚的信仰表现出了一往无前、改天换地、摧枯拉朽的力量。
信仰是始终坚信的燎原星火。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革命失败,在党内弥漫着“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动摇观念和悲观情绪时,毛泽东展望中国革命必将胜利:“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革命者总是将自己化为火种,传递光热,孕育胜利。
信仰是始终坚守的血性灵魂。《苦难辉煌》中写道:“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之中,四面合围之下,用周身沸腾的血性和整个生命,表现出了中国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性。方志敏在狱中发出的心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铁骨血性和民族脊梁。
信仰是始终奋进的坚毅前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三河坝分兵时队伍只剩几百人,在面临一哄而散之势,朱德面对那几百人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在大革命前途暗淡的时刻,继续保持信念、坚毅奋进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始终有人不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为着主义,抛家舍业、慷慨捐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九十九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
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如今,或许会有“那都过去了”“那毕竟是历史”“放下历史的包袱”等说辞,但足可照射千秋万代信仰精神,任凭风雨剥蚀,终究无法泯灭。
“何须拿别处阳光照耀自己,人人内心埋藏着星火,点燃它——让它燃成火炬。”这正是汗水、泪水、鲜血所凝聚的历史给予我们的。作为年轻干部,心中之火,需要自己点燃,我们从前人历尽的苦难中获得沉重而宝贵的启迪,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南宁市纪委监委 刘梦云)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