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红廉文化故事:长征路上的一锅猪潲粥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 16:33 打印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将士面对装备精良几倍于我的国民党敌军围追堵截、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抢渡过湘江冲破了国民党精心策划的第四道军事封锁线,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通道。

 

  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中,由于敌我双方战争异常惨烈,红军大批伤员掉队,连日来的鏖战,红军将士们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为了生存,红军将士们沿途摘野菜,捡群众丢弃的红薯根,捞农户的潲水渣充饥,然而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红军始终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铭记在心。1934年12月29日下午,红五师的医护班五位战士在班长带领下前往位于灌阳下立湾村战地医院,经过一路的跋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此时的红军战士们又累又饥又渴,想向群众讨碗水喝。班长敲了敲群众的屋门,“老乡、老乡,开开门,我们是路过的红军战士,向你讨碗水喝。”见没人回应,班长带着战士们继续向村里走,但走了几家,都屋门紧锁,家里没有人在。在走到村尾最后一户人家时,看到房门是打开着,但仍然没有人在。一位小战士走进屋,想看看老乡家的水缸里有没有水,左瞧瞧,右瞧瞧,发现这户人家猪栏边的大铁锅里有一锅煮好的猪潲粥,于是激动地叫道:“班长、班长,快过来,这里有一锅野菜猪潲粥,我们有吃的了……”班长闻声走到院里,望着冒着热气的猪潲粥,严肃地说:“屋里没有人,不经群众同意,我们怎么能吃老乡家里的东西呢。”听到班长的话,小战士委屈地低下头说:“可是,可是战友们都饿了两天了。”班长看了看众人,悄悄地摸了摸口袋,心里有底的说:“大家吃吧,吃完好赶路。”没多大一会儿,一铁锅的野菜猪潲粥就被饥饿的战士们吃完了。班长见战士们吃完了,便提着铁锅来到水缸边,用水把铁锅刷好,放在灶边上,顺手从行军包拿出纸条,用铅笔写明了缘由,放在铁锅盖上,又从口袋里掏出几个银毫,压在纸条上。一位小战士不解地问班长:“为什么要给老乡留下银毫呀?”班长严肃地对大家说道:“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老百姓打天下的,拿群众东西一定要付线。”众位战士听了,明白了,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于是班长叫大家整理好行装,再次踏上了前往战地救护所的路……

 

  不久,群众干活回到家中,看到留在铁锅上的银毫和纸条心里大受感触,不愧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红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使人民群众了解了自己,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八十多年过去了,“一锅猪潲粥”的故事,至今仍被当地群众广为传诵。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特别把这个故事制成了小视频在纪念馆中播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兴安县纪委监委 唐日星)

编辑: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