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西山村的“小康密码”
走进西山村,蓝瓦白墙、绿树掩映,一派宁静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草木葱茏、溪水潺湲,车行山间,青峰白云扑面而来;蓝瓦白墙、花树掩映,漫步村庄,田园风光宁静和谐;民风淳朴、生活惬意,百姓富裕勤劳肯干......
距离市区24公里的临桂区五通镇西山村委,是怎样一步步把幸福生活的美丽愿景变成现实,这隐藏着怎样的“小康密码”?
西山村是桂林市临桂区30个“十三五”贫困村之一,2016年已脱贫摘帽。但是,怎么让24户贫困户89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怎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村委干部的一块心病。2017年,西山村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扶贫合作社”养殖场。合作社聘请村里的养殖能手进行集中饲养管理,党员能人无偿提供技术帮扶。贫困户只需要将5000元入股到合作社就能成为股东,每年都能得到4000元的分红。就在去年,养殖基地纯收入达到24.7万元,其中给贫困户的分红就有10.4万元。
“自从入股养殖合作社后,收入稳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西山村委上西山村贫困户石文祥拿到分红后,喜不自胜地说道。
走进西山村委的温氏鸡养殖基地,这里与以往的养殖基地有所不同,安装了全自动的温度控制系统,养殖设备可以根据鸡苗的成长情况,调试不同的温度。“前几天大棚里养殖的一万多只成鸡刚被卖出,做好消毒之后,又会有一批新的鸡苗送来。”西山村委的温氏鸡养殖基地工人一边进行消毒一边说道。
据了解,西山村立足自身优势,不等不靠,开拓创新,通过“以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的新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动全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该村从2017年以前的“空壳村”到今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53万元的新突破。与此同时,西山村把水果种植作为辅助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辐射效益。
现如今,全村570户农户,以养殖温氏鸡、温氏猪等为主导产业,家家年底有分红,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变好了,家家都住上了“乡村洋房”。
“村民的入股,证明了人民群众认可我们党支部、认可中国共产党!”唐龙发站在接受采访时底气十足,豪情万丈,“我们不仅要带领村民摘掉贫困帽子,更要帮助全村的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据了解,一条贯穿西山村全境的精品旅游线路正在紧张施工,这条给市民游客骑行的道路串联起了西山的文物古迹和种植基地,依托这条生态之路、文化之路,相信西山的老百姓很快能吃上“旅游饭”,在小康生活的幸福大道上越走越远。(桂林市临桂区纪委监委 侯琪玮 刘雪峰)
西山村村民在“扶贫合作社”养殖场查看鸡群生长及防疫情况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