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第一次分红
贫困户黎建聪(右二)从合作社管理人员手中领到2.9万多元红利,成为本次分红最大“赢家”(滕忠 摄)
2020年1月20日,细雨纷飞,春风拂面,用村民的话来说,这是个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位于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那六坡的南宁市百华旺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办公楼前,横幅高悬。台下,股东及村民们像过节般欢聚一堂,热烈地谈论着,激动地期待着,他们将在这里领到合作社成立两年多来的第一次分红。
原来,为了提振村民对合作社的发展信心,理事会作出一项重大决定:拿出30万元现金,以在册人员土地作股权量化,按占股比例收益为股东们进行首次分红!获得分红的股东依次上台,从管理层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现金,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贫困户黎建聪拿到了2.9万多元,成为本次分红最大“赢家”,他信心满满:“我要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搞好生产。”农民朋友不会讲什么豪言壮语,只有毫无掩饰的实话实说。
黎建聪入社前,与妻子种甘蔗、水稻维持生计,三口之家日子过得较为紧张。参加合作社后,妻子到产业园区务工,收入相对稳定,家里建起了新房,孩子读大学也不用愁了。
另一贫困户黎建耿也分到了1万多元,在当天的“获奖感言”中激动表示:“跟着合作社,干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该户田地少、家庭经济拮据,入社后收入保障,很快盖起三层新房,生活质量明显改观。
时间回到2017年6月,那时候的南华村长满了速生桉树和杂草,是整个百济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头上戴着自治区贫困村的帽子。当地党委政府通过调研发现那六坡土地面积广、土质肥沃,具备自然资源优势,且群众基础好,或许可以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盘活这一方资源。经多方努力,邻村的商界成功人士陈忠感愿意出资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他的注资使合作社迅速组建起来。
一开始,村民们对不用花一分钱的“合作社+普通农户+贫困户”的新模式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在村委和村干部大力宣传动员之下,入股土地很快突破400亩,参与的有贫困户,也有普通村民。合作社决策层结合实际进行了细致的市场分析考量,决定在产业园区种植晚熟型沃柑,重点打造本地区的特色沃柑基地。
基地初创,园区道路、滴灌系统、库房、办公楼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并日趋完善;荒地开垦,果树上山,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全面铺开。为了让参与群众“心中有数”,百济镇纪委监督跟进监督步伐,把政策宣传培训是否到位,资金管理是否做到信息互通,项目推进是否存在难点、堵点等列入监督重点。项目推进以来,镇纪委共开展实地走访14次,督促落实重大问题2次。
规模上了,样貌光鲜了,档次自然就出来了。2018年,合作社产业园一次性成功申报为自治区乡级示范园区。筑巢引凤的平台慢慢成型、稳固,到2020年初,合作社共吸纳了那六坡60多户村民土地或以流转形式入股,其中包括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整坡入社。那六坡群众完成了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的蜕变,截至2019年底,那六坡全部脱了贫。
截至今年10月,合作社产业园区已发展到510亩,其中种植晚熟沃柑400多亩、释迦果100多亩。合作社正努力带领南华村群众大跨步走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康庄大道上。(南宁市邕宁区纪委监委 滕忠 刘冬敏)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陆蒙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