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勤劳双手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 18:25 打印

图片·故事|勤劳双手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红薯种植是方村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之一,横县峦城镇方村红薯经过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图为方村干部群众在查看红薯生长情况。

 

  “下发的薯苗与公布的数量不符啊,少了。”村民议论纷纷。

 

经调查,2018年,横县峦城镇方村淳茹红薯种植合作社用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采购薯苗,村干部却未严格把关核实,造成薯苗实际下发数量不足,群众相当不满。该镇纪委及时利用“第一种形态”对方村支书和主任分别进行了提醒谈话。

 

这是横县峦镇方村红薯产业示范园创建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早些年,方村交通不便,产业单一,村民收入少,是2014年区定贫困村。全村有667户29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372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方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样化种植,依靠勤劳的双手让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横县峦城镇方村红薯种植基地里,一垄垄红薯如同一条条绿衣带,镶嵌在小山坡上,生机勃勃。村干部细心查看红薯的长势,为即将到来丰收做准备。而在另一旁的方村香樟产业扶贫示范园,一片片香樟林长势喜人,工人们挥动锄头翻土锄草,忙得不亦乐乎……

 

2018年,经综合对比,方村决定发展红薯产业。村委会从广西农科院引进“西瓜红”品种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引导群众规模化种植红薯。在产业园建设资金还未到位的情况下,方村干部主动作为,入户动员,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流转了近700亩土地。2018年底,在帮扶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方村投入资金185万元,在山上建起了产业园,种植红薯110亩,樟树600亩,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方村生薯喜获丰收,产量达到13万斤。

 

方村红薯产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底,横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督查中,发现方村存在扶贫项目管理不到位、验收工作把关不严等问题,群众颇有怨言。

 

“我们在采购红薯苗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签收手续并严格把关,导致采购数量与发放数量不一致,在农户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说起这事,方村党总支书记李济宏相当懊悔。“我将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格、更加细心,不能让扶贫资金白白浪费。”

 

峦城镇纪委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治理为抓手,多次深入产业园开展监督,盯紧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两个重点加强监督,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为产业园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小插曲”挡不住方村干群前进的大步伐。在种下红薯之后,村民加强管理,村委聘请专家到村加强技术培训,干事创业让干部群众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深加工才能有大效益。方村大力开展红薯加工,生产红薯干、红薯汤圆等绿色食品。目前,“方村淳茹红薯”品牌下的生薯及加工食品在线上线下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18年,方村实现脱贫摘帽村。同年,国家商标总局批复通过“方村淳茹红薯”商标注册。

 

如今,方村的致富产业遍地开花。600亩香樟树已有2米多高,以油用香樟为例,每亩收益约2000-4000元,并逐年递增,今年底即可进入收获期。同时,方村与中垦农业淳州种业合作,建立甜龙竹标准化示范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方村红薯、香樟、龙竹三种产业示范基地共提供就业岗位23个,其中吸收贫困户务工12人,人均月工资约2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近30万元。

 

“通过多产业发展,方村2019年底实现了贫困户全体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为零。”横县峦城镇方村驻村第一书记叶伟说。(横县纪委监委  黎阳历  余道锋  梁冬玲)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