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用典》有感:昭昭史鉴倡廉洁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 17:32 打印

  伴随着全民阅读春风的徐徐吹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的重要论述深入人心。仔细品味,领悟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氛围,阅读学习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2006年1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会上谈到“激浊扬清”时表示,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说:“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就是说,要兴国安邦正百官,必须除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党员干部是否能做到正字当头,一心为民,秉公办事,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党员干部如果能够做到坦坦荡荡、一身正气,其为官就会以民为本,视民为根,就会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造福一方。这样,国家才会有希望,社稷才能更稳固。相反,党员干部如果失去了律己之心,随波逐流,放纵自己,就会混淆是非,走上邪路,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

   

  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习近平又发表《激浊扬清正字当头》一文,再次引用顾炎武的这句话。这足以看出习近平始终保持着修正身、讲正气的为官之道。面对层出不穷的利益诱惑,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立场、摒除私心私欲,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古往今来,清正廉洁一直是为人称道的高尚品格,也是为官一任应当追求的精神境界。不论是“前庭悬鱼”的羊续,还是“两袖清风”的于谦,“好官”和“清官”在人民群众心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而言,那些滥用权力、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名誉、金钱、地位都成了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逝去的自由和无尽的悔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惩治腐败的决心越来越大,监督管理的机制也越发健全,建立一个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共同愿景。

   

  忠诚担当是队伍廉政建设的基石。“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行事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质,是必须彻底、无条件、不掺任何杂质去履行的义务。回顾老一辈共产党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炼政治本色,凭着一句“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的朴素承诺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反观近年来落马的“老虎”“苍蝇”,工资待遇丰厚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可信仰偏偏丢失了。没有了理想信念,只能逐步被欲望吞噬,最终背叛了党,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因此,理想信念缺失是最致命的缺失,思想上一旦空白就很容易被旁门左道钻空子。防微杜渐,主要就是防止理想信念被一点点蚕食。有的领导干部,怀着为民谋福的一腔热血,从一名普通农民子弟一步步成长起来,官做大了,初心却丢了,逐渐丧失了理想信念,最终导致自己身陷囹圄,成了阶下囚。

   

  那如何做到防微杜渐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树立强烈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自觉做到“四个管住”:一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二要管住自己的手,要时刻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三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特别是“黄、赌、毒”等场所,万万不能涉足。四要管住自己的朋友圈。要慎重交友,建立健康纯净的朋友圈,多交诤友,不交酒肉朋友。每名党员都应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常补精神之“钙”,固牢思想之“元”,守住为政之“本”。同时,要扎实学习党史、革命先烈及党员模范的先进事迹,只有加强了党性修养,才能慎独以修德。古人说的很多话至今仍然实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一名党员,要经常对照党章反躬自省、自我批评,管住细节和小事。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自觉把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当作“戒尺”置于心间,才能做到干净用权、秉公用权,筑牢防线、守住底线。

   

  谨慎用权是队伍廉政建设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律意识至关重要。那些贪官提起自己第一次的受贿经历时,都用了“鬼迷心窍”这个词。可世上哪有什么鬼,迷住他们心窍的,无非就是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未必是我”的侥幸心理和爱慕虚荣的攀比心理,在这样不自知的状态下越陷越深。

   

  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要常怀“五慎”之心,严于律己,廉洁有为。一旦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作信仰与追求,要自觉脱离低级趣味,理论上要清醒,思想上要通透。公职人员与囚徒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无限膨胀的欲望”。人生没有后悔药,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身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换取身外之物,这笔政治账要能算得清楚。

   

  监督执纪是队伍廉政建设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干部,必然会滑入泥潭。领导干部时刻不能离开监督,普通干部也是一样。个别人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这种态度和心理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监督,不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捂着疮疤不让揭,讳疾忌医,最终会在纪律和法律面前追悔莫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要审慎用权,也要胆大心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执政有底蕴,用典有传承”,要实现民族复兴,要实现中国梦,还得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柳州市柳江区纪委监委 韦柳华)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