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文化研学打造侗寨脱贫致富新路
广南村侗族群众在教耶鲁大学研学团队学员纺侗布体验侗家织布
“一根根细线在纺织机上来回穿梭就织成了纱布,侗布上的图案有美丽的寓意,一切都太有意思了。”来自耶鲁大学的研学团队学员对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的侗族织布技艺充满了兴趣。
广南村是一个千年侗寨,全村90%以上是侗族人口,具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风雨桥、侗寨民居,流传多年的岩坪调、侗族琵琶、草龙草狮制作技艺,热闹喜庆的百家宴、闹春节的民俗吸引着外地游客。
2017年,龙胜县纪委监委干部被选派到广南村驻村后,积极挖掘、梳理当地侗族文化,与村两委干部主动联系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搭建平台,发动群众、深挖侗族文化,开拓民族文化研学旅行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优势资源向经济创收的价值转换,有效促进了该村脱贫增收。自2018年起,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有规模化的研学团队到村里开展文化研学,打开了侗寨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2018年,广南侗寨迎来了第一批文化研学团队。这批研学团队有3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耶鲁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这是村里第一次接待这么多高校学生,群众激动又紧张,他们弹着侗族琵琶、唱着歌,舞动草龙草狮,摆好百家宴热情欢迎外地朋友的到来。文化研学团队在广南村的活动以体验为主,他们从到广南的第一天起就同当地侗族同胞一起舞草龙草狮、打糍粑、吃百家宴、唱琵琶歌......部分学员和当地群众语言不通,音乐和笑容就成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大家都沉浸在纯粹而浑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当中。
“以前接待游客我们只表演节目,现在还教游客弹琵琶、织侗布,互动性更强,更能让游客感受都侗族文化的魅力。我们要多研究一些可以互动的节目。”第一批研学团队的到来,给了广南村副主任杨咏桃带领的文艺队更多的表演灵感。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地到来。
广南拥有浓郁的侗族风情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侗民族文化的宝库。“经过这两年的尝试与探索,研学旅游模式正在逐步成熟。文化研学旅游的发展,不仅打开了侗寨脱贫致富的新道路,带动了广南经济发展,也使得当地群众更加重视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说起了文化研学模式给广南带来的变化,广南村村支书蒙田如数家珍:成立广南侗寨古建筑民俗文化国际保护中心、开展侗族建筑与工艺品展览、团队入村开展研学……当地群众白天在田地间种植大糯等产业,晚上在鼓楼前向研学旅行团队展示侗族传统文化习俗。“扛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唱歌”成为当地群众的创收新方式。
2019年,广南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截至目前,广南村先后与上海、桂林各类旅行社以及多家高校等单位建立了支教游、休闲游、研学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旅游合作关系,接待旅游团队30多个,包括散客在内游客量达到了1万多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以上。全村目前建有旅游餐馆8家,乡村旅游客栈12家100个床位,旅游产品销售商店3家,奶茶店2家。当地村民收入有了稳定来源。
今后,龙胜各族自治县将以广南为典型,将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集中地串点成线,开辟一个文化研学窗口,吸引各大高校及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研学,从而带动村寨的旅游业发展,帮助群众拓宽增收途径,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杨理斯 杨艳梅)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