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政治营养大餐 补思想精神之钙——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18:33 打印

  初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19个专题、92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令人印象深刻;他对青年干部记得寄语,令人心潮澎湃。听了书记的话,我倍受鼓舞,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宣传新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犹如一顿“政治大餐”,“色”“香”“味”俱全,为我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躯,努力做一名政治坚定、学习能力强、贴近人民的纪检监察干部。

 

  “色”是党旗的颜色,指的是政治性。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政机关,从单位职能定位来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中指出“新形式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预防宣教室作为“窗口”部门,更需要牢牢把握好政治性,既要紧扣领导人最新的讲话精神,又要贴近群众最关切的热点事件,才能达到“稳住圆心,扩展半径”的宣传效果。宣教工作就是与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中看不见的“敌人”进行“斗争”,纸和笔是宣传干部的“枪与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宣传干部的“旗帜”,切实担负起唱响“不想腐”主旋律的重任!

 

  “香”是“书香”,指的是优良学习传统。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上林县纪委监委致力于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四型机关”,在学习上,充分借助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主业微课堂”、业务培训班、支部党课等学习平台,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业务、理论水平。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和微信工作群、钉钉工作群,把随身学习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多思考、多研究、多领悟,我深刻领会到了“学习型”的含义。作为一名纪检新人,我虽是中文系毕业,但陌生的纪言纪语曾让我很有压力,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和充电,才能充实自己的“武器库”,增强斗争本领!

 

  “味”是“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指的是贴近人民。

 

  作为青年党员干部,一定摆正自己人民公仆的心态,一切从小事做起,一切从基层做起,不埋怨,不偷懒,不使性子。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挑脏活累活去干,在为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服务人民的本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记得每一次监督,尤其是助推“蜗牛项目”鸡山水库竣工,保障群众免受汛期影响时的喜悦;我记得每一次通报,尤其是通报违规拨付“双高”奖补资金的原农林水利局副局长周某超被“双开”时的痛快;我记得每一次督查,尤其是疫情督查时,纪检干部挺身在前的无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启示我,作为一名新晋纪检监察干部,并不能因为官小地位低就忽视人民群众需求,并不因为自己不用承担大责任就降低对自己要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做好每一件事,做实每一件事,才能实现由平庸到优秀、再由优秀到卓越的蝶变,真正做到“在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南宁市上林县纪委监委 李原旭)

编辑:陈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