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三盯法”紧咬干部作风建设不松懈
“这次聘请我为监督员,是对我的信任,也体现了县里对整顿干部作风的重视,我一定出好自己这份力。”巴马县退休老干部李善源在被聘请成为该县干部作风建设社会监督员后说道。向社会公开选聘干部作风建设社会监督员,是巴马县纪委监委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方面的一项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巴马县纪委监委持续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抓住“重点对象”“关键时刻”“八小时外”,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截至目前,立案查处作风问题4件,发放纪律检查建议书6份,告知函14份。
盯紧“重点对象”。坚持把单位“一把手”、新提拔、长期未换岗和即将离职的四类干部作为监督重点,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双签字”、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今年1至9月,共出具廉政鉴定2209人次,切实严把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关。同时,强化日常监督,组织开展上班纪律、帮扶作风、公车私用、违规吃喝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监督检查7次,在巴马电视台播放《巴马县干部作风集中整治行动督查通报》1期。全县共立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6件,处分25人。
盯紧“关键时刻”。将重要节假日、婚丧喜庆等作为干部监督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提醒式谈话,让监督工作不留空白点。重要节假日前夕,在巴马纪检监察网、巴马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上转发廉洁动漫短视频、节日廉洁闯关H5、一图看懂廉洁过节等形式丰富的警示教育宣传作品,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截至目前,共开展提醒谈话207次,先后向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50余万条。
盯紧“八小时外”。从全县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机关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中选聘10名干部作风建设社会监督员,赋予其监督权、建议权和评价权,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履行职责、依法办事、廉洁自律、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同时,采取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多种渠道,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亲友圈”进行监督,着重了解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邻里关系、社会交往、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引导群众参与,增强监督力量,强化对全县党员干部作风纪律的有效监督。
“日常监督是‘探照灯’,警示教育是‘警钟’,监督员是纪委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就是要把作风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切实扭转全县干部作风。”巴马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巴马县纪委监委 黄肖桦)
编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