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产业助脱贫 “姜”来铺就致富路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10:54 打印

 

务工人员正在采挖新鲜的嫩姜​

 

  正是生姜的采收时节。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扶贫产业种植基地,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长势喜人的姜苗,沁人心脾的姜香,堆堆黄澄澄的“姜山”,充满了丰收的气息。


  “以前都是自家种植零星的农作物,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村‘两委’流转土地,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后,我们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我们两口子,通过学习种姜技术,利用小额贷款政策,承包了10来亩土地种姜,再依托收购渠道,如今生姜平均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再加上种植甘蔗等作物,我们家现在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咧。”退出户邓如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同富村素来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但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种植模式单一,缺乏先进生产技术,生产设备落后,经济发展持续受阻,在2016年以前,是典型的“空壳村”。


  自脱贫攻坚战工作开展以来,坛洛镇同富村在推进产业脱贫过程中,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深水井、水灌溉、产业道路全部接到地头,并在土地选择、姜种培育、种植养护、田间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帮助农户用来发展风险小、见效快的生姜种植产业,让生姜从庭院走出来,实现规模化种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生姜种植规模不断壮大,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800多亩增加到如今的2500多亩左右,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生姜种植已成了助力同富村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姜产业的发展,为同富村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生姜种植基地一天能吸纳800名村民从事生姜采收工作。此外,2019年,同富村第一书记还活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购置了两台洗姜机器,并优先聘用贫困户、村民等12人,为生姜进行清洗、装运、配送等工作,一天下来每人可获得300元左右收入,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鼓足“钱袋子”。同富村生姜还销往重庆、成都等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万元。


  “种下一亩姜,脱贫奔小康”。截至2019年底,同富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为零 。同时,通过精准帮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同富村从昔日的“空壳村”跃变为明星产业村,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90万元,同比上一年增长566. 66%。


  随着同富村集体收入“水涨”,为防止产业扶贫经营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该城区纪委监委坚决履行监督职责,以贫困村集体经济专项整治为契机,围绕贫困村“人、事、权”三个方面开展重点监督。在城区纪委监委监督指导下,同富村廉洁工作站围绕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三级”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村集体项目的落地见效,紧盯脱贫攻坚工作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共听村“两委”讨论扶贫项目9次、开展监督检查11次、督促整改5次、实地走访每周2次,坚决守住贫困村集体经济廉洁、安全、稳定底线。(南宁市西乡塘区纪委监委  邓芳   张航)
 

长势喜人的姜苗充满了丰收的气息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