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变不忘初心
他是帮扶解困的多面手,村民心中的小能人,经常奔忙于驻点村的田间地头、各家各户,哪里有困难和矛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背影;
他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力军,同事们眼中的小帅哥,阳光乐观,工作积极,在繁忙的纪检监察一线维护着广大群众利益、维护着党纪国法、维护着公平正义;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心中的好丈夫、两个孩子心中的好爸爸,偶尔一次难得的周末,也是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他是一名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却在困难群众的贴心人、解决问题的小能手、纪检监察一线的办案能手、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等各个角色之间不停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共产党人的初心,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执着。
他是贺州市纪委监委干部秦永富。
变身代理人,消除空壳村
2017年4月,作为贺州市纪委监委干部的秦永富,被组织选派到上楠村担任第一书记。上楠村是贺州市昭平县的一个深度贫困山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出山道路,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全村贫困人口从110户441人,全村有180多个20—40岁的年轻人娶不到老婆。驻村后,秦永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村里的资产、资源进行调查摸底。走访中他发现,由于承租老板个人的原因,480亩上楠林场虽然已经外租,但一直闲置没有开发,而且承租老板一直拖欠林场租金。
秦永富随即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伙提议要通过打官司收回林场,再重新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可是,调查取证、一审、二审、申请执行每个环节都得花钱,村里那点集体经济收入保不齐连支付律师费都不够。这下,大家犯愁了!
“我在大学修读过法律,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为什么不为村里试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永富主动请缨,亲自做诉讼代理人。
他找证人、查资料、写诉状、备庭审,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直到顺利赢了官司,成功收回上楠村集体林场。如今林场地是活的,租金也比原来25元每亩的价格高出了一倍,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4025元。加上茶叶种植、黄牛养殖、入股合作社等,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从6160元一跃上升到70000元。
多方汇报协调,解决群众出山难问题
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这是上楠村的老大难问题。村民们反映通往省道的主道路修建时间久、道路过窄;通往林脑自然村的主路雨天变洼地、晴天变扬尘,这两条路经常拥堵,严重影响出行。
如何让“天堑”变通途,让上楠村的人和物顺利走出大山,把外面的资源和投资成功引进来,成为眼下一项急需解决的紧迫任务。
深入了解情况后,秦永富利用平时回市里开会、培训等机会,多次向组织详细汇报上楠村的主要情况,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最后在贺州市纪委监委协调下,在昭平县交通局、扶贫办、发展改革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楠村获得220万元项目资金。上楠村通往省道的主道路在原有基础上拓宽至4.5米,全程长4.3公里,总投资40万元;通往林脑片的主路全程长5公里,投入资金约180万元,两条路现在均已完工。
搭起戏台子、建上篮球场、盖好活动室、种上绿化带、搭建新桥梁、立起灯柱子、喝上干净水,大伙儿愁眉一展笑颜开。现在,孩子们外出上学方便快捷了、老人们话家常有地儿去了、村里茶叶砂糖橘等农副产品的销售便利了。村民们都说:“咱们上楠村从此盘上了‘两条小龙’,成福地了!”
心系困难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驻村以来,秦永富先从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琐事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秦永富 (左)给贫困户送慰问金
贫困户黄明清老人年近七旬,双脚残疾,是村里的残疾低保户,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一人独居在老房子里。秦永富平时只要路过老人的家,他就会买上菜,给老人送去,陪她聊会天。
2017年7月,昭平县连日暴雨,秦永富去到老人的家,发现年久失修的房子漏水严重,房体濒临倒塌,老人反映晚上不敢睡觉,怕房子塌下来。情况紧急,秦永富好不容易才帮助她搬离到了临时住所,又马上联系上了老人远在广东的儿子,告知他现在国家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答应为他申请2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
在秦永富的动员下,黄明清拆掉了旧房,盖起了新房。秦永富还帮助她申请了残疾人房屋改造项目,并争取到4000元资金用于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改造。
村民朱展佳的女儿初三刚毕业,就辍学赋闲在家。得知情况后,秦永富焦急万分,主动联系学生班主任,一起入户动员她返校……在耐心劝说之下,孩子终于表示“愿意到中专学习点技术”,秦永富马上联系教育局,经过协调帮她报名昭平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培训班,实行半工半读,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既解决了学习和就业问题,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现在,孩子已经和学校老师到广东实习。
住在上楠村委旁的61岁的朱其静,因患尿毒症,病情紧急,治疗费用昂贵。秦永富了解到情况后,心里焦急,跑到朱其静家里询问病情,并提供医疗建议,为他们跑前跑后。病人先后治疗10多次,花费近10万元,秦永富协助他们报销了6万元,这对朱其静家庭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严于律己,坚决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秦永富对自己和村干部有着严格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六大纪律,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这是秦永富在对本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开展工作时提出的要求。
他坚持原则和底线,注意细节和小事,从不收群众送的东西。他说:“我们纪检干部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手、脚,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钱不能要,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不受干扰,保持自己的廉洁本色。”每次他入户为群众办事,走访群众时,村民们总会往他手里塞一些竹笋干、土鸡蛋、百香果等自家产的农产品,但每次他都是拒绝的。
端午节前夕,秦永富 (右一) 到农户家了解收入等情况
有一次,一户享受移民搬迁的贫困户找到秦永富说:“120平方米的移民房有两种户型,一种是一厅三房的,一种是一厅四房的,我只抽到了一厅三房的,能不能帮我换成一厅四房的,事成之后我会给你辛苦费的,绝不会亏待你”。秦永富对这位贫困户说:“要是我拿了这钱,拿了老百姓的东西,以后给村民评议低保、危改、移民搬迁等政策时还能做到公平公正吗?”这种事他不止遇到过一次,却从来没有答应过。
在秦永富的带领下,经过上楠村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一年多来的努力,整个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贫困人口从110户441人减至31户154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从0元到40万元、180万元、880万元……这一串串数字,就像一本笔记本,记载着昭平县上楠村悄无声息的变化,也记录了上楠村第一书记秦永富一直以来的扶贫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他无怨无悔
如今,村里人见面都会亲切地叫秦永富一声“秦书记”。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他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以实干和奉献书写着朴实无华的为民情怀,逐渐改变着这个偏远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他成了当地百姓的贴心人,可面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他却深感愧疚。
作为第一书记,秦永富肩负着推动精准脱贫、推动乡村建设的使命,还担负着上楠村110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他白天下村入户,晚上加班整理材料成了家常便饭。每个月下来,回家的时间很少。
2017年11月,妻子怀上二胎,他却很少有时间照顾她。2018年7月,他家迎来了第二个孩子,照顾两个幼童的担子落在了其母亲和妻子身上。大女儿朵朵在上幼儿园中班,周末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而每逢到了要下乡的时候,女儿都哭着不让他走,说:“我也要爸爸接送去幼儿园。”秦永富只能狠心离去……有一次星期五为了接一次女儿放学,他提前回去,听到女儿和她的同学说: “看我也有爸爸接的。”这时,秦永富才明白女儿的用意。
深入群众,才知群众之难;深入基层,方知基层之苦。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应知民情、解民意。秦永富作为新时代里的年轻干部,做到不忘初心,因为工作需要而转变角色,融入基层一线,把基层工作做实做严。身为一名人民公仆,就应该像一颗钉子一样,人民需要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的身影。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纪委 沙田)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