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为民之道 ——品读《之江新语》有感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2日 18:28 打印

  《之江新语》辑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内容涵盖政治、文化、做人、选人用人等众多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通篇体现着总书记凡事为民的情怀。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根本的政治问题,而这个答案就是“人民”二字。“心无百姓莫为官”。总书记教导我们,从作为公职人员的那一刻起,就要始终心系群众、干为群众、果与群享。如何做到执政为民?就要树立五种崇高情感,即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深情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怀感;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的幸福感;孔繁森同志“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境界感;郑培民同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责任感;钱学森同志“把群众口碑当作自己无上的光荣”的光荣感。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任”说明了“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方”告诉我们在“官场”的时间有限,而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为政者就要与有限的时间赛跑,不能“等明天”,应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求真务实,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

 

  遇到困难怎么办?办法就在群众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总书记告诉我们“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论和结果论。无论面对什么矛盾,都要问计于民,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相信群众能“载舟”;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片面地追求自以为是的业绩,而是要问需于民,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不能在“温室”培养干部。如何选用一个干部,还是得依托群众。“千里马”的赛场不是“温室”,而是“大风大浪”、充满荆棘的一线,是艰苦的岗位、复杂的环境、贴近群众的身边。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的口碑才是评价一个干部的“金字招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同志生病了,贫困的村民一天之内竟凑齐了近7万元为其看病。群众哪来的真情?“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九万同志呕心沥血为群众所收获的群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在群众心目中留下“影”、留下“声”。

 

  古人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意思是但凡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情,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之江新语》让我们看到了总书记的为民之道,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为民责任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南宁市纪委监委  董娜)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