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念叨的“东哥”
“东哥,你昨晚发给我的通知我收到了,今天我就去乡里面给我女办 (雨露计划) 补助。”“东哥,你交代我去办信息采集的通知我收到了,谢谢你呀!”“东哥,我家的果树挂果了啵,能不能帮我推销一下?”……
几乎是每天,我都收到这样的微信消息,给我发信息的是我日常驻村的农户和贫困户。加入驻村工作队以来,从互不认识,到打成一片,我以真情真心和当地的农户、贫困户成为彼此信赖的朋友。
陈敬东(中)入户检查贫困户的帮扶手册信息,宣传扶贫政策
还记得那3月27日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来宾市象州县政府一楼培训大厅,红旗招展,群情激昂,经过培训和参加誓师大会后,我正式成为象州县纪委监委派驻妙皇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队一员。
驻村几天下来,因为不懂方言,不熟悉村民路况,加上缺少农村生活经历,在当地又没有亲戚朋友,几次进村开展工作不顺,让我一度消极。
难道,就这样让“不熟悉”这三个字成为我今后开展扶贫工作的绊脚石?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蹲在村边的田坎上苦苦思考着。我一定要把“不”字去掉!随后的日子,我利用早上跑步、晚上散步的时间,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实事,既熟悉了村民,又赢得了尊重。
记得那是4月23日中午12点30分,正是吃午饭的时间,突然一个电话打来,原来是界首村村民小组组长覃京庭的电话。电话中,他着急地说,他们界首村(新造村民委下属的一个村屯)村民覃某灵、覃某成兄弟俩为了一块林地而争得面红耳赤,两妯娌也参与“互撕”,眼看双方的争吵就要升级为斗殴事件,于是村民小组组长赶紧打电话向我们报告,请求派人前往处理。
接到搬救兵的消息,妙皇乡扶贫工作分队分队长覃波(中共象州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感到事态严重,顾不上吃午饭,立即和我一起赶到现场处理。
经了解,事情的起因追溯到10年前,弟弟覃某灵将哥哥覃某成越过他家林界种下的50多株杉树苗折断毁损,两兄弟为此闹翻结下梁子。10年后的今天,弟媳妇从城里回村开垦荒地打算种植砂糖橘,就在平整土地时,哥哥嫂嫂来闹事,硬说开垦的林地也有他们的份。
在现场,弟媳拿出林地的勾图,经查看,权属的确是弟弟的。但嫂嫂仍不依不饶,拿出10年前的恩怨来说事。弟弟也承认10年前折断哥哥的杉树苗是事实,但他说这样干是出于之前分家分地不公平才折断哥哥的杉树苗来泄愤的。
了解情况后,我们对双方进行了劝说,在法理和情理的耐心解释下,双方最终作出了让步:弟弟同意转让另外一块约3亩的林地给哥哥,而哥哥则补偿3000元人民币作为10年前毁损的杉树苗补偿款给弟弟。同时哥哥也承诺不再去阻挠弟弟开垦这块林地。
根据双方达成的意愿,覃波当场在纠纷现场拟写协议书,双方签字握手言和化解了积累了10年的恩怨。临走的时候,兄弟俩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中吃饭,这让我颇感意外又感动万分。
在农村,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若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酿成“大事”。作为驻村队队员不仅仅要注重扶贫工作,还要善于解决村民的纠纷,并且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才能获得他们的好感。
陈敬东(右)实地帮贫困户核验产业奖补
9月16日星期天的晚上,狂风暴雨,一场可怕的“山竹”台风袭来。彼时,正在家中收看到这一则新闻的我感到事情不妙,因为村里还有一些村民住在泥瓦房中,他们的安危一下拴紧了我的心。就在这时,乡里打来电话,让驻村工作队队员马上赶回村,并逐户通知那些住在危房的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接到指令后,我找到手电筒拉开家门准备出发,妻子一把拽住我的手问:“能请个假吗?”我知道妻子今天身体不适,此时正是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但是贫困户的安危令我放不下心,我是政法机关转隶到纪检部门的干部,服从命令是本职,况且关心群众,更是每一个扶贫干部应当做到的本分。听到我的解释,妻子放开了手。
当天晚上,我不顾瓢泼大雨下村,一户一户地去动员危房户做好安全转移,直到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我才拖着一身泥水回到村委会休息。这件事过后,一下把我和村民的关系拉得更近了,只要村民看到我在村里走访贫困户,他们都会热情地邀一声:“东哥,走,到我家‘吃萌’(注:当地方言,吃粥的意思) ”。
“谢谢你们驻村工作队队员,让我的两个侄女能够安心在校读书”。说这话的是贫困户覃辉友,不久前,他的哥嫂分别去世,他们的孩子小燕、小丽两姐妹成为孤儿,此时她们一个在读初中,一个在读小学。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来到当地学校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启动了“一事一议”评议制度,将姐妹俩及时列为贫困户享受相关扶贫政策,从而获得“雨露计划”等资金资助,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安下心来读书。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事,我们要装在心里,尽力去做,只有做好了,才能提高我们驻村工作队队员在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 (来宾市象州县纪委监委 陈敬东)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