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我要脱贫,更要带贫困乡亲一起脱贫”
上林县白圩镇残疾贫困户韦忠勇(左)请来专家指导新牛栏建设
这天,在上林县白圩镇光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山水牛养殖基地里,请来了专家对新建的牛棚牛栏进行指导,韦忠勇认真的做着记录。看着壮硕的黄牛正在悠闲地吃鲜草,他一边给小黄牛套绳,一边说:“这批是新引进的广西山水牛,很快就可以上市了。黄牛肉鲜嫩可口,特别好卖。”
“这批山水牛有近百头”脱贫已不是他的目标,如何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才是他考虑的问题。“我想再扩大一些规模,所以新建了牛棚。”
“我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下肢功能全部丧失,落下了残疾,只能靠拐杖行走。” 30岁出头韦忠勇说,17岁初中毕业就随人到广东开三轮车、摆地摊、进工厂,只为一个梦想——摆脱贫穷。
韦忠勇发现,家乡的大石山特别适合养殖黑山羊。2014年初回乡后,韦忠勇夫妇俩依靠自己的积蓄及向亲友借贷,在白圩镇赵坐村山脚下建起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购置了26只羊开始养殖创业之路。此后,几乎每天傍晚,无论风吹雨打,韦忠勇都要拄着拐杖,一步一踉跄爬上半山腰,呼唤山羊回圈,摔倒摔伤多少次已记不清。
在2014年到2016年两年多时间里,韦忠勇出栏了5批山羊,销售收入达22万多元。随后,他开始谋划养殖肉牛。机遇宠爱有心人,2016年3月,依靠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韦忠勇获得了3万元的建牛栏补助帮扶。韦忠勇将自己的养殖场扩建,于2016年3月15号成立了上林县白圩盛荣养殖合作社,2017年9月21日又收购控股上林县白圩镇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经营者,2018年10月31日成为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
经过3年的发展,韦忠勇的合作社养殖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建成牛栏1000平方米,草料加工厂1300平方米,牛粪回收池700平方米;两个合作社占地面积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牧草种植355亩,通过销售牛犊与牛肉,合作社年产值可达350万元,年纯利润达60多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出栏成品牛100多头及外销牛羊粪便等,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韦忠勇自家在2017年10月已通过“双认定”核验,确定光荣脱了贫。“彪悍”的致富逆袭之路,他被大家称之为“牛”老板。
韦忠勇夫妇通过自己勤劳双手脱贫了。“没有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是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的。”夫妇俩推己及人,致富不忘本,立志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贫困户改善生活,早日脱贫,当起了“带贫”先锋。
为带动起更多贫困户一起脱贫,韦忠勇将自己的养殖场扩建为两个。如今合作社存栏肉牛上百头,先后吸纳周边村庄贫困户达37户。贫困户大都以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及产业奖补资金1万元入股,年分红不低于4800元,目前已经得到两次分红共25.6万多元。除了年底分红,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平时还可以到社里干活领工资。合作社长期用工有4人,月薪不低于2200元,临时用工30人,每天工资约100元。同样是残疾人的贫困户韦定强入社后,凭借分红及务工工资收入,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韦定强高兴地逢人就说:“我现在以忠勇哥为榜样,在自家地里种了优质黄皮果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脱贫在望了!”创业难,要真正走上可持续的创业之路,更稳定地带动贫困户真脱贫、稳脱贫,对韦忠勇来说,更需要审时度势,创新不止。
对此,韦忠勇早有想法,“我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专心把山水牛养殖业发展成为带动乡亲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到2019年底牛存栏量达200多头。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贫穷,我们残疾人和健全人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我们有信心去面对生活,有勇气去克服困难,我相信我们和健全人一样能拥有幸福的生活,我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牛这个产业,让大家都富起来,过上更好的生活。”韦忠勇一边铲着草料一边说,眼里充满了希望。(上林县纪委监委 李原旭 谢绍发 )
编辑:杨意超